今天是
天气预报:
薛福成与《湄洲大鱼献灯油》
【发布日期:2010-12-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薛福成(1833—1894),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副贡生出身;近代爱国思想家、杰出外交家、著名政论家、优秀散文家。
早年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二十八岁时,因《上曾侯相书》,就当时社会问题建言,得到曾国藩赏识,遂入其幕府,直至曾病故,近八年。
光绪帝即位,“博采谠言”,薛福成上《应诏陈言疏》,就内政外交如何变通陈法、讲求自强问题,提出建策,轰动朝野,一举成名。旋应李鸿章之邀,入参北洋戎幕,协理外交事务达十年。
光绪五年(1879),撰写《筹洋刍议》,主张变法,发展工商业,抵御外来侵略,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成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在镇海领导击退法国远东舰队有功,晋衔为布政使。
光绪十五年(1889),受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钦差大臣,致力介绍西方科技政俗,主张变法维新,保护华侨利益。曾历任湖南按察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等职。
薛福成出使欧洲四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清廷特赐其宅第为“钦使第”称号,以褒奖其历史功绩。由光绪皇帝御笔亲题的“钦使第”竖匾,悬挂在薛府将军门之上。第内“西轺堂”堂前有一副抱柱联为:
情话悦亲朋,莫谈邑中狱讼钱粮事;
交友择贤俊,愿识天下学问经济人。
可见那时吏治甚严,为官者须懂得约束自己与家人,不得贪赃枉法。
光绪二十年(1894)任满回国,病逝于上海,享年五十七岁。薛福成赍志而殁的噩耗,在中日甲午战争肇始的炮火声中,从上海传到京城,朝野震悼,为国家顿失一位栋梁之材而扼腕痛惜!光绪帝谕旨:“照都御史例赐恤恩赐祭葬”,收集其事迹“交国史馆立传。”
薛福成一生勤于著述,有《庸盦全集》(十种)、《庸盦笔记》、《庸盦文别集》等行世。其中《出使四国日记》、《庸盦笔记》尤为世人所看重。《庸盦笔记》是薛福成在同治四年(1865)至光绪十七年(1891)二十七年间,所作的见闻随笔的删存编集而成的。全书共六卷,分“史料”二卷、“轶闻”一卷、“述异”一卷、“幽怪”二卷。作者在“凡例”中说:“是书所记,务求戛戛独造,不拾人牙慧”,“史料一类,涉笔谨严,悉本公是公非,不敢稍参私见。即轶闻、述异两类,无不考订确定。”
近读《庸盦笔记》,在“述异”卷中,喜见《湄洲大鱼献灯油》一文,不及四百字,叙写生动,意趣盎然。首先,高屋建瓴地概叙天后妈祖威灵显赫,佑庇生民,其神力之广袤与久远;并点出莆田湄洲为天后故里,有閎丽的天后宫,及天后圣诞日。其次,描写“湄洲大鱼献灯油”的全过程,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大鱼来到之时,“暴鬐濒海之沙滩,声如牛吼,闻十余里”;大鱼离开之际,“扬鬐鼓鬣而逝。观其意,若甚自适者”。庙祝率众,担筒挈缶,取油往返,写得井然有序。最后,介绍众人对大鱼为何“献油”后“自适而逝”的议论:一是大鱼“腹中滞油过多,其气不能舒畅”,岛民为它“减肥”,因此快乐而去;一是大鱼能为天后宫献油,以表达对神的真诚,所以欣然而逝。今录如下,以飨读者。
天后威灵显赫,佑庇生民,其神力著于南北海面二、三万里,盖近千年矣。福建莆田之湄洲,为天后故里,有天后宫,素称闳丽。每岁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圣诞。先期数日,辄有大鱼暴鬐濒海之沙滩,声如牛吼,闻十余里,湄洲之人皆曰:“大鱼来献灯油矣。”庙祝率数十人,担筒挈缶而往。大鱼长十余丈,或数十丈,开口驯伏不动,若有待者。人皆携寻丈巨木撑拄其上下腭,恐其一齾而杀人也。遂各负担秉烛而入,两足皆穿草鞋,恐其被滑倾跌也。诸人皆历鱼喉,抵鱼腹,观其脏腑间积油甚多,无不任意挹取,满器而出,或既出复入者数次。大约取油至数十石,可敷神前数年点灯之用,即不复入。去其口中拄木,鱼即扬鬐鼓鬣而逝。观其意,若甚自适者。或曰:“鱼腹中滞油过多,其气不能舒畅,去其有余,则鱼意自乐也。”或曰:“鱼以得献悃于神为快也。若人谋捕而杀之,必有殃咎,故相戒不敢萌此意。即偶有此意,而鱼亦似知之,必飘然而去也。”据闽人述之如此。(陈毓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