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食用油、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须品价格陆续上涨,在一片“涨”声中,全国刮起了新一轮的涨价风。昨日,记者走访了莆田一些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发现,莆田常见蔬菜的价格普涨三成以上。芥蓝菜更是涨到了五六元钱一斤。
在闽中蔬菜批发市场内,摆摊的陈师傅介绍,往年入冬前,菜价一般都涨,但不如今年涨得凶。往年一般是个别菜价在涨,今年是普涨。陈师傅称,这一轮冬天的涨价才开始,预计许多菜价格可能翻番。
在梅峰市场一摊位前,生姜9.5元,大蒜8.5元,一些居民问完价后,纷纷埋怨“太贵了”,一位老人生气地拿蒜和姜打趣道:“算你狠,将你一军!”
对于蔬菜涨价,许多摊位老板都否认赚了大钱。跟去年相比,今年他们的蔬菜批发价涨了,人力成本涨了,物流的费用提高了。比如去年给一个雇工一个月1000元,今年涨到1500元。“这多出来的500元,需要多少蔬菜涨价才能持平啊。”商贩们表示,跟去年相比,盈利相对多一些,但与菜价上涨不成正比。
在记者随机询问的顾客中,半数以上表示,他们感觉到了涨价压力,减少了购买量。而家住涵江宫下社区的陈奶奶说,她每个月拿几百元的退休金,以前,一个月只花80元的菜钱,但现在,每月得花120多元,还不包括买肉和鸡蛋等副食。为了节省开支,老人每次上街买菜都要逛上半天,为的是货比三家,买上最便宜的蔬菜。
省钱攻略
“疯狂的菜价”使主妇们成为“菜奴”,日子总得往下过,与其在这“涨价潮”中唉声叹气,倒不如现实些想办法应对涨价,精明的家庭主妇们纷纷调整策略:货比三家、搜罗特价菜、趁低买入、以其他东西替代涨价菜品等,力图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通过采访本地经验丰富的“财奴”们,记者特别为市民总结了买菜省钱攻略,有了这些妙招,省钱不在话下。
妙招一:不赶早赶巧
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据主妇们介绍,可便宜20%~30%。此外,这还是个砍价好时段,或商量此类菜一次性全买了,在总价或单价上能争取到不少优惠。
妙招二:摊主很重要
有些女摊主爱斤斤计较,而男摊主大多不会,最好盯着一家品种多的卖菜摊位买,并且经常在同一家买,“这样菜价便宜点不说,还每次都送点葱什么的。”
妙招三:买前多比较
菜摊和超市的价格往往不一致,建议都逛逛,不少超市还常常推出特价菜。
妙招四:学会看天气
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经验丰富的主妇指出,一旦遇到天气突变的情况,菜价也会随之上涨,这几乎成为黄金定律。
妙招五:“偷菜”成时尚
受到游戏“种菜偷菜”的影响,DIY也大受欢迎。“在花盆里种点葱蒜,省钱又省事” 。
妙招六:超市关门前买特价蔬果
超市在关门前半小时都会推出半价购蔬果的活动。(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