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百年老榕树下悠闲地休憩谈天
村民闲暇之余就在农家书屋“充电”
近日,记者随着环保世纪行的采访队伍来到了国家级生态村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走进后黄村,迎面是绿意盎然的山野田林、洁净宽敞的水泥通道,再往前,可以看到村民在百年老榕树下悠闲地休憩谈天。一盏盏路灯、一处处花坛,天蓝、水清、景美,处处洋溢着整洁、恬静、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气息,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后黄村位于西天尾镇以东2公里处,东临涵江区梧塘镇,南接本镇碗洋、澄渚村,北靠三山之首烽火台。全村方圆面积约1.5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254户,人口1010人。全村经济作物以水稻、蔬菜、枇杷、龙眼等为主,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浇灌了通往西天尾集镇水泥路面,建造一座抽水站,修筑了田间排洪渠,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与各村主干道硬化率达90%,程控电话入户率95%,有线电视入户率98%,计生“双查”到位率100%,殡葬火化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99.6%。
该村以“建立生态文明村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每年投入3万元,开展卫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活动室、阅览室、居家养老院等设施齐全。后黄村村书记告诉记者:“今年,我村坚持lsquo;五要rsquo;工程为依托,扎实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创建lsquo;六好rsquo;标准农廉示范村为平台,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开展党务村务联动公开,建立QQ群议事平台,扩大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成了常态,受到群众的欢迎。”几年来,后黄村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妇代会”、“市级村务公开示范点”、“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后黄村大力推广使用绿色有机农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推广广大农民群众使用绿色有机农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农业产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后黄村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村庄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根据现在村民住宅分布情况,结合实际,对新建村民住宅实行统一规划,集聚建设,生活污水全部经过下水道处理排放。然后用于房前屋后的果树灌溉。新建标准化公厕,以方便群众。村庄内要合理规划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公园绿化建设,着力扩大绿化面积、道路、河道两旁种植苗花草、草坪等,美化环境。争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52%。加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以及河道的保洁、清淤工作。做到生活垃圾和无害化处理的达到100%,建立后黄村垃圾站,同时在全村道路上配置18个垃圾池和垃圾收集池1个,聘请两位清洁工全日制专门负责全村的公共卫生,保障后黄村容整洁。切实开展河道的“三清”工作,今后将加大力度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地表水的观感和水质质量,防止因河道积杂、积淤而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村庄内村组道路全面进行硬化,并按规划进行建设,做到村到组,组通户,水泥路面建设2005年已到100%覆盖。完善村内自来水管道管网建设,以后黄村“引水”工程为基础,加强对自来水管道管网的改造建设,以方便群众,增加卫生饮水覆盖面。
后黄村还加强污染源控制,严格控制有污染排放的企业进村,坚决不引进有污染企业;强化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在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同时,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积极推广平衡施肥、合理用药,既确保产品的安全,又控制了化肥、农药的流失;加强家禽污染整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对家禽养殖污染进行处理,严格控制家禽养殖的污水污染水源。
目前,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净化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建起了卫生公厕、居家养老、老人协会、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道路管网建设,主要干道修缮,逐年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2009 年村财25万,村民人均纯收入 8000元,村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卫生厕所使用普及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活污水处理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 99.6%,采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绿化覆盖率 52%;农药化肥平均试用量 268.4公斤/公顷,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基本率达99%。正在阅览室看报纸了解时事的村民黄剑雄说道:“现在村民闲暇之余可以浏览书籍,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村主任许丽红说:“我们将立足于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经过努力奋斗,将后黄村建设成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的新农村。”
如今,步入后黄村这个鸟语花香、蝶飞蜂舞的生态和谐的村庄,绿树掩映的庭院,构成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生动图画,彰显环境优美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成效。这里既是田园,又是公园,也是花园,更是心灵的家园。 (时报记者 吴芹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