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让生活“废物”变清洁能源
【发布日期:2011-09-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发电厂封闭式的车间。

我市首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并网发电,该项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市的重要市政设施,项目采用BOT引进外来资金的运作模式,由莆田市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厂区占地面积70亩,总投资为2.7亿元。该项目采用世界先进、国内成熟的机械炉排炉工艺,利用余热发电,各项废物、废气均达标排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创造出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双重价值,得到“双赢”的效果。
该项目于2008年7月开工建设,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量700吨,装机容量为12兆瓦。二期工程总规模将达到日处理垃圾1050吨,装机总容量24兆瓦。服务范围包括莆田城区、涵江区、秀屿区以及仙游县的郊尾、枫亭等部分乡镇,服务总人口达160万。
据介绍,在农业经济时代,所有的垃圾都可以被自然界“回收”。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瘦弱的自然界已经越来越难以消纳群众生活的附属产品。于是人们开始刨坑,用“卫生填埋法”处理废物。我市“刨坑”是在位于城厢区华亭镇下花村的大湖垃圾处理场。原先,该场负责处理中心城区(荔城区、城厢区)生活垃圾,但随着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开展,我市除了山区部分乡镇用垃圾焚烧炉就地解决外,平原和沿海的垃圾也进入该场处理,现日处理生活垃圾达750吨左右,大大超过原设计的日处理规模,垃圾处理场库容不堪重负,很快达到饱和状态。
为了摆脱垃圾处理的窘境,我市审时度势,决定另辟蹊径,走垃圾焚烧发电之路,对城市垃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这样,既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面积,节约土地资源,又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避免了填埋垃圾后产生的水体污染和有毒气体污染等问题;另外,还能变废为宝,节约能源,有效缓解电力紧张。
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之后,大湖垃圾处理场将进行封场、绿化。该场将对已填埋的生活垃圾进行渗滤液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闽中污水处理厂再次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
根据我市城市人口规模及规划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项目建设迫在眉睫。该项目规模将达到日处理垃圾1000吨。市政府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就该项目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随着央企巨额资金的注入,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一城市环境治理工程将展现出新的前景。 (时报记者 育俊 通讯员 玉清 志苗 献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