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不褪色,17年如一日,乐为家乡办好事,留下一串长长的爱心印记——
老树春深更著花
严明训正在为游客介绍仙游文庙里的碑刻文物
1934年,他出生在木兰溪畔一个美丽的村庄里。1952年参加工作的他,履历上清楚地记录着自己的足迹:县委“五办”支部书记、公社社长、公社革委会主任、乡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团主席。1994年7月,当了42年人民公仆的他走下了工作岗位。
此后,他行程一万三千里,在乡村里筹办起一个教育基金会。这在全省是一个创举。他一次次翻山越岭,来到贫困学生家中,看到那一双双渴盼知识的大眼睛,那一刻,蕴藏在他心中的桑梓之情倾刻迸发出来。接下来,他又开办乡村图书馆,照亮了一拨又一拨孩子的读书路。
“莫道桑榆晚,余热也增光”,对于这样的老人,人们总是在心中充满了敬意。
天地转,光阴迫。他发动全家老少捐款。十年前,捐给教育基金会,十年后,捐给仙游文庙修缮;十年前,全家三代人捐款,十年后,全家四代人捐款。文化,是哺育高尚灵魂的乳汁。为此,他天天守护在保存有大量历史碑刻的文庙里,并多方筹集资金,修缮文庙。做文物保存和传承的守护者,他平和的眼神中透着一股认真和坚定,老人的率真和淳朴,让人意识到他所做的事的独特和珍贵。一个平凡人能做出如此不平凡的事迹,媒体和受众被深深打动了。人们共同传扬他的坚韧、善良和担当,一个个荣誉称号也接踵而来。
年近八旬了,还精神矍铄,桑榆晚唱。严明训,一位拥有58年党龄的老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着?
●兴教襄学 行程万里
他引来万道清泉浇灌花朵
1994年7月,严明训从仙游书峰乡党委书记的岗位退下来。
他没有享受眼前的幸福。好雨无声,泽润千行桃李;春风有意,催开万朵兰花。早在离休前,严明训就在心中酝酿,在家乡盖尾昌山、杉尾创办一个教育基金会。他找到了村里退休老干部严澄春、严冬梅等人,把创办教育基金会的想法说出来。他们立即附和,说这是一个好的主意。这个想法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几个退休老人的想象之门,又像一个号角,鼓舞着老人们前进。说干就干,严明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番谈心,一次次登门,耐心动员当地干部群众捐资。他发动全家三代人捐款7175元,这也是教育基金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这一举动,立刻在家乡内外产生强烈的反响。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严明训热心教育的精神感召下,村民及在外乡亲纷纷慷慨解囊。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严明训清醒地意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必须广开门路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从1994年6月24日开始,严明训他们印了五期共1600多份教育基金会章程,先后三次外出,走访400多位在外乡亲,行走一万三千里。千里关山一片情,不乱刮风下雨,还是酷暑烈日,严明训总是马不停蹄,四方筹资。路上,他们经常啃着硬巴巴的馒头,他们总是住最低档的旅馆,不领取一份补贴,不浪费一个时日。这对于上了岁数的老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倾热血,铸灵魂,他们的举动让回乡探亲的老华侨张天华深受感动,并迫不及待地加入这支爱心队伍中:第一次,老华侨捐了13万元,不久,他又捐了5万元。回到了侨居地后,张天华经过多方努力,取得华侨张清泉、张清国、张清富的大力支持,三兄弟一次性捐资100万元。至此,在短短两年里,杉尾、昌山教育基金会筹到资金140多万元。 1997年,教育基金会又投资37万元,兴建一座“润英楼”,作为兴学襄教培育英才的基地。
尽心培桃李,辛苦置之度外;竭力育英才,欢乐就在其中。17年来,在严明训的不懈努力下,辖区四所中小学修建围墙1083米,校道1169米,扩大校园面积9511平方米,共筹资371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这是一组凝结汗水和艰辛的闪光数字!
教似春风催桃李,育如化雨润心田,17年来,杉尾、昌山两村子女考上研究生28人,其中博士生7人,公派出国留学生3人,330人考上大学本科,194人考上专科,297人上省内外中专和重点中学,还有298人次获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奖。
●办图书馆 四处奔波
他点燃了村民们的读书热情
在走南串北筹集教育基金过程中,严明训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在村里办个图书馆和阅览室,孩子们在这儿万卷书中寻妙语,村民们在这儿常阅报刊开眼界,这实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严明训的这个设想得到基金会、村两委及有关单位的一致赞同。2004年6月28日,仙游县盖尾镇杉尾、昌山两村图书馆开办起来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知道这件事后,赠书318册,希望把图书馆办得更好。仙游县总工会赠书500册,资助2万元,并在馆内创办莆田市首个农民工图书室。
目前,杉尾、昌山图书馆共有藏书32681册,人均3.05册,超过世界图联提出的人均2册的要求。藏书楼上百花艳,借阅窗口四季春,自2006年开馆至今,借阅人数达7万人次,每年外借图书3万册,办外借证615本。如今,一座占地面积666平方米,造价为180万元的村级文化中心大楼即将开建,预计明年图书馆即可迁入中心大楼之中。
●修桥铺路 开辟景点
他的努力换来千年古寺游客如织
远山寺远钟声远,华夏风华文物华。为了保护现存世上唯一的瓷雕五百罗汉群雕珍品,1991年,龙纪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龙纪寺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物濒临坍塌危险。严明训经过细心考察,发现龙纪寺内不仅有造工奇特的六角亭和瓷雕五百罗汉群雕珍品,而且寺外四周文物到处可见。重塑新形象,展示新风采,严明训的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如果把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多彩的人文景观与古老的宗教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为一处得天独厚的旅游景点,岂不妙哉?严明训开辟景区计划,得到龙纪寺董事会的赞同,也得到仙游县旅游局的认可。他经常驻扎在寺内,走破脚皮,磨破嘴皮,经过了近两年的奔波,他筹措了126万元资金,于2005年12月6日修通了一条通往龙纪寺景区的3公里水泥村道。在修路中,严明训全家又一次带头捐资21226元。在他的牵头下,景区先后筹措了469万元资金,续建了许多配套设施。梅花点点新春到,汽笛声声旅客来,如今,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充满了生机。
●兴修水利 百姓称赞
他搬开了老华侨心中的石头
青山不老山犹存,碧水长流水愈娇。昌山村内的后坪水渠因年久失修,水毁严重,雨季来临,600多亩田地浸泡在水汤中。印尼华侨张天华回乡探亲时了解到此事,急在心里的他请严明训牵头,修复水渠。老严当即表态,要千方百计了却老华侨的心愿。经过2个月的紧张施工,后坪排洪渠道修建工程于2005年12月26日结束,彻底消除了3000多村民的心头大患。心怀桑梓的张天华得知水渠修复竣工的消息后,还专程返乡察看。
●修缮文庙 风雨无阻
他在苦累中尝到自我乐趣
江山何磅礴,文物足光辉。仙游文庙现存的建筑物有的是危房,有的几近倾覆,而文庙又收藏大量历史碑刻文物,是流传百世的思想教育材料及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仙游县重点旅游景点。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修复文庙被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建设项目及民心工程。2007年1月1日,县委、县政府把仙游文庙董事会董事长的重任交给严明训。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带领董事会全体成员,天天来文庙上班,为重修大成殿、崇圣祠,重建文昌阁、井亭阁、藏经阁,为重塑孔子金身、安装红木屏雕的《孔子圣迹图》以及文庙四周和广场绿化亮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倾注心血,殚精竭虑。他还多方联络,几年间,为文庙修缮筹措款物达558万元之多。他在动员亲朋好友捐款支持文庙修缮的同时,还发动全家四代人带头捐款13618元。
修缮后的仙游文庙,于2010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天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老严热情地为客人介绍文庙的历史现状,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来文庙参观后,对严明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给予高度的赞赏。 (时报记者 凌明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