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清/文 毓骏/摄
报社俊男美女在江湾集体合影
图为婺源李坑一角
图为三清山巨蟒出山景点
报社美眉们在三清山留影
转眼间,调到侨乡时报社已二年有余。在凤凰山脚,天天开门面壁,与大伙气沉丹田,苦炼办报功夫。看到一期期报纸发行量在上升,一个个熟悉面孔却日渐消瘦,便萌生“出走一趟、放飞心情”心意。在编前会上一呼俱应,全票通过。
对于办报人而言,大规模集体外出十分困难,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出来走走。天气预报告诉我们,选择目的地三清山周日有雨,但众情高涨,决意成行。于是,除留守值班外,我们报社算是倾社而出,一行十二人决定5月13日周五傍晚出发,5月16日周一早上7点多回莆。我们买了动车连火车的车票,负责出行的周总告诉我,出行当天十一点,记得打电话联系,若是出行逢暴雨,动车会停开,只能改坐大巴提前出发。
周总一席话,让我忐忑不安起来。出行当天下午五点起,天空阴云密布,下起雨来,还好只是细雨绵绵,我们如约而行。
坐动车,睡卧铺,周六天刚亮,我们便到达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接待我们的小张是个清秀美眉,有一双动人的大眼睛,还会唱红歌。这个长在红土地的江西老俵,一见面便以一首红歌《映山红》为我们消除旅途之劳。她说,婺源最美在三月,满山遍野盛开油菜花,宛如金色海洋。不过,婺源之美,最重要的在于蕴藏着赣北原汁原味田园气息,值得一游。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进李坑、去汪口、转晓起、入江湾,那小桥流水、徽派建筑、生态家园、风水门庭,的确处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同事们个个举起相机,频频留影。我对旅游照相留影并不十分兴趣,但在江湾,听说那是江泽民主席的祖籍地,便特地集体留影。婺源盛产樟树,古老的大樟树随处可见。在李坑入景处,有一棵百年大樟树,小张说,那是一棵神树,男左女右,大樟树下游一游,能活九十九。我并不迷信,但也在大樟树下转了一圈,还念念有词:大樟树下走一走,报纸越办越红火。我想,我们的报纸承蒙市政协精心呵护,今年十岁了。曾有过艰难曲折的过程,但如今已呈现勃勃生机。真诚希望她也能汲天地之灵气,如这樟树一样,枝繁叶茂,不断蓬勃发展。
次日,我们便游览三清山。小张笑道,三清山海拔1816米,长年雨多雾大,游客通常得三上三清山,才能认识三清山“真面目”,故名“三清山”。然而,这一天,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一上山,雾开云散,阳光何止一米,天气出奇地好,连小张都说意想不到。天朗朗,风轻轻,雨过的三清山千峰竞秀、杜鹃怒放,处处彰显名山的神奇。漫长的地质变迁,花岗岩修炼得道成景:巨蟒出山、神女下凡、玉女开怀、妙笔生花hellip;hellip;特别是一条平均海拔1600米、长数公里的旅游栈道如玉带缠腰,气势磅礴。在栈道上行走,背贴万仞崖壁,脚下松涛翻滚,惊险刺激。同事小丁有点恐高症,起初只敢轻移莲足,后来却健步如飞。毕竟,居高临下,极目远眺,云海连天际,如此美景,怎么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几人能无动于衷经得住诱惑?
我发现,三清山有一处景点特别神乎其神,正面看,花岗岩如一位老道;移步看,象一匹狼;再移步,象一匹马hellip;hellip;真是三百六十度,度度皆是景。不过,作为领队,加上股骨颈受过伤,我只敢慢走不敢快步,时常观人不观景,殿后清点人数,算是一路寻觅美人的足迹。在山上转了六小时,路上游人如织,陌生的GGMM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不多。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身在艳福之中不知福。三清山很美,侨报人最美!一路上,素霞、依萍、爱红、明星、南强、明信、育俊、美玉、锦堂、秋萍、志鹏,这些天天为办报倾心给力的同事个个象换了一个人似的,有的张开双臂,有的对山高呼,笑意写在脸上,心花怒放,个个都成了俊男美人,占尽了三清山当日彩色头版。
回来时,听说老家一直在下雨。打开报社QQ群,见到留守人员在微博上说,“这雨下的淅淅沥沥,这群家伙傻眼了吧。还雨中漫步呢,吼吼吼!”我当即笑了,便以同行名字凑合在 QQ空间上也写道:哗啦啦的江南雨,日夜下不停。湄洲湾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虽然,五月的婺源,不见油菜花盛开。然而,君信否,依水而生的萍儿,在空中栈道上,也能鹏程千里。那一天,很神奇,有阳光,也有星星和红霞。阅尽美景,畅饮美酒,满堂喝彩成诗人,赞曰:三清山,俊逸胜江南!
伟哉三清山,善哉侨报人。我想,我们会继续努力,不负天公。因为天道酬勤,确实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