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美,就在黄昏时。今年83岁的吴春荣就像夕阳的光和热,利用晚年的时光为社会发出余热。他利用宝贵的时间处处为乡亲办事,写春联、喜庆、条幅,还兼南少林画院副秘书长,后卓村计生协会会长。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写出一本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他一家四代人的坎坷人生,特别是他自己的人生坎坷旅程。回忆录里还收集了吴春荣的诗词、生活记事、生活照片,书法,是一本图文并茂,文采洋溢的文集,该回忆录命名为《蓝田拾梦》。
吴春荣出生于西天尾桃峰自然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生父是溪白村霞楼高姓农民,十八岁由婶妈带到桃峰方家与生母结婚。由于家庭困难,吴春荣是高姓第二个儿子,出生后父母无力抚养,迫不得已,未满周岁就送后卓蓝田吴家为子。吴家养父远渡印尼谋生,家中只有一位老奶奶、养母和吴春荣。家庭经济来源除了靠南洋寄款维持,再就是靠养母勤劳耕种过日子。艰难困苦的生活使吴春荣从小就听话孝敬长辈。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吴家虽然穷,但对孩子读书非常重视,七岁时吴春荣的母亲就送他到私塾读书,并经常教他读《三字经》、《增广贤文》上的名句,教育他好好读书。1940年,吴春荣和邻居几位学友上西天尾小学插班三年级就读,后来又转学到庆丰炳文生私塾继续学习。1943年6月高小毕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莆田私立哲理中学。1946年7月录取本校高中。但因家境困难,更由于印尼养父去世,吴春荣被迫辍学,跟母亲干体力劳动。长年的艰苦锻练,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吴春荣从劳动中学了不少知识。
1948年12月,吴春荣与柯春妹结婚,挑起家庭重担。1949年8月21日,解放军南下,莆田城解放了。在新形势的鼓舞下,吴春荣踊跃参加社会各种活动。1951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任务,就开始民主建政,建立后卓乡人民政府政权机构,通过民主投票选举,吴春荣当选为后卓乡第一届人民政府乡长职务。同年四月参加晋江地区干部训练班。1952年3月,后卓和洞湖两乡合并为洞湖乡,吴春荣任洞湖乡乡长兼青年团书记。1954年4月吴春荣调往西天尾供销社工作。1955年春,全省积极投入支前建设工作,吴春荣调往连江县黄岐半岛,去抢建连黄公路。后来又参加福州机场、鹰厦铁路、南福铁路、莱南铁路建设。1957年11月,吴春荣转回莆田老家西天尾供销社工作。但人生的路并不是平平坦坦的。回老家不久,由于工作需要,组织部门又通知吴春荣转战水利,先后参加石盘水库、东圳水库、外度水库、南北洋海堤指挥部等建设。
文革期间,吴春荣来到萩芦溪水电管理处工作,1980年12月,吴春荣正式退休。
夕照余晖格外暖。退休后的吴春荣还处处为人办事,先后在工厂帮人理财,又任后卓村老人协会副会长,后卓村计生协会会长。从1996年到2000年,吴春荣五次被评为市“十佳计生协会会长”。其中一次为全省“百佳”村级计生协会会长,一次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志愿者。
2000年9月金秋,西天尾镇在南少林寺举行“南少林画院成立庆典”,吴春荣当选为副秘书长。吴春荣自小就爱好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练习,对笔法颇得要领,经常为单位、群众写对联、条幅。退休返乡,老而不休,吴春荣还常常为群众写春联、喜庆对联等。同时还写诗词,传记给报刊发表。他的书法、春联常在报刊发表、获奖。
如今年已耄耋,四代同堂的吴春荣仍精神饱满,丝毫不减当年的青春岁月,正发挥夕阳的余热和退休老教师林春铭等编写《西天尾镇风物录》、《紫霞纵览》、《西天尾镇志》等丛书。 (时报记者 马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