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故里创业地,荔林水乡宜居城。荔林水乡是莆田宜居城市的一大亮点,其保护与利用意义非同一般。对此,莆田决定一期投资2000多万元,在荔城区城涵西路南侧,打造一条生态的都市“荔”廊。通过对周围河道的整治,使荔枝林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并适当补植荔枝树,增加开花乔木、彩叶植物和建设景观休闲设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以荔枝为主的绿色生态廊道。
图为文化艺术区荔之梦效果图
图为荔荔风情“亭之趣”广场效果图
●荔林水乡美景初现
夏日荔城迷炫的夜色下,在市体育综合馆西侧,一条新近建成的河边荔林景观带,有不少市民在纳凉。柔和的地壁灯光,蜿蜒的鹅卵小径,婆娑的荔枝林树,与游憩中的人影相映成趣,一幅夜色美画天成。
而昔日,这里杂草丛生、瓦砾遍地。如今,这里花团锦簇、绿意盎然。
这条投资300多万元、长400多米的荔枝林景观带,是我市打造集休闲活动、健身游憩为一体的绿色滨水生态“荔”廊的缩影。
莆田南北洋河道纵横交错,沿岸荔枝成林,站在高处望去,蔚为壮观。郭沫若来莆田考察时,留下了“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佳句。然而,多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水变黑了,荔林也减少了。
多年来,市政协运用提案、专题协商会、调研视察、倡议书等各种方式,呼吁整治污染日益严重的南北洋内河水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着手进行整治行动。近年来,我市已投入上亿元资金整治。如今,南北洋已初现荔林水乡美景,鱼儿回家了,白鹭飞来了。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我市提出要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如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等。《宜居莆田建设规划》也正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等。
●生态荔廊呼之欲出
妈祖故里创业地,荔林水乡宜居城。荔林水乡是宜居莆田的一大亮点,其保护与利用意义非同一般。对此,我市决定一期投资2000多万元,在荔城区城涵西路南侧,打造一条生态的都市“荔”廊。通过对周围河道的整治,使荔枝林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并适当补植荔枝树,增加开花乔木、彩叶植物和建设景观休闲设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以荔枝为主的绿色生态廊道。
规划范围内的荔枝林带北至城涵西路,南至镇阳路,西侧紧邻绶溪或木兰溪支流,东侧为荔园路。共分A、B、C 、D四个地块,总设计面积为14.78公顷。整个荔枝林带的结构为“一带连两区”。“一带”为由北至南的荔枝林带,“两区”为北部的历史风情区和南部的艺术文化区。
北部历史风情区位于城涵西路南侧(A地块),占地9.90公顷,南北长约1100米,主要展现荔枝林与荔城人的悠悠历史风情。该景区由北向南分别是荔荔风情、荔廊叠翠、荔亭涵香等3个景点,这些景点以时间为线索向人们讲述了荔枝在荔城落根及发展的历史。
艺术文化区位于东圳东路以南,包括B、C、D三个地块,占地4.88公顷,主要展现荔枝在现代生活中的新作用以及全国荔枝的各个主要品种,向游人普及荔枝文化。该景区由北向南分别是荔韵新语、荔林听涛、荔景如画等3个景点,这些景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悠悠的荔枝文化内涵进行生动的阐述。
●荔廊风情景观解读
在历史风情区的规划设计图上,记者看到荔荔风情点里有几组具有浓厚莆田民居风格的建筑,其中包括多功能展厅。该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唐代至今荔枝在莆田的发展情况,其中不乏历代文人墨客对荔枝及荔城的赞美之词。位于历史风情区中部的荔廊叠翠景点,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两座高低错落折廊合成的开放空间。折廊一侧的景墙上用形象的图画记载着宋代枫亭“烟火万家,荔荫十里”的繁荣景象。风情区南部的荔亭涵香景点,有一个别具一格的书法广场。广场上的景墙,用文字记载着荔城人引以自豪的中国最老的荔枝树----唐朝栽植的“宋家香”的故事。另外,一座座样式古朴的景亭组合形成的“亭亭趣”广场上,景亭柱子镌刻着与荔枝有关的诗词,让游人们穿梭在历史长河的同时,又可感受荔枝文化的熏陶。
艺术文化区的3个景点之一的荔韵新语里,人们从荔新广场临近人行道一侧的长达30米的景墙上,可以看到或以图像、或以文字展示的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罐头等荔枝新产品以及它们营养价值的介绍。荔林听涛景点内有两条风格迵异的道路。在木栈道与人行道间,有长短高低起伏各异的波浪形石条镶嵌在草坡之中。每个石条上都刻着一个荔枝品种及其相关的文字介绍,石条如同一组抽象而简约的雕塑展示在游人面前。荔景如画景点主要介绍荔枝盆景相关内容。这一个景点被桥梁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北部的广场内小型的休闲廊架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南部以弧形的观景长廊构成游园的主体。在景点内的树池中,种植经矮化培育的荔枝树盆景,与河岸边常规成长的荔枝树形成鲜明的对比,相映成趣,建成后,将会令人流连忘返。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朱玉清 许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