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鞋企拷问欧盟“门槛”
【发布日期:2010-06-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从莆田检验检疫局了解到,欧盟REACH法规已正式进入注册实施阶段,该法规的实施,将使我市输欧鞋企受到新一轮贸易壁垒冲击,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将可能被拒之于门外。那么,莆田鞋企该如何拷问欧盟“门槛”?
据悉,按欧盟REACH法规规定,首批出口化学物质企业(年出口量大于1000吨/年)必须在2010年11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将被欧盟拒之门外。同时REACH法规针对下游产品的各种约束措施逐步推出,截止2010年3月8日已有38项高关注度物质(SVHC)生效,输欧机电电子、服装、鞋业等下游产品企业须按欧盟规定的时间表通报产品中含有的高关注度物质情况。莆田检验检疫局专业人士分析,制鞋涉及的化学品种多,物质成分复杂,应对欧盟检查技术难度大,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会用到化学品,而生产过程根据工序可能会涉及多个企业,化学原料来源也涉及不同渠道,如果按照quot;REACHquot;法规的规定,出口企业要注册原料有关情况,必须提供比现阶段化学含量检测更为严格的检测证明,这都直接增加了鞋类企业的检测成本,保守估计,由此增加的费用将使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
欧盟是莆田鞋类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据统计,今年1-5月,莆田辖区出口欧盟鞋类4133批、2623万双、货值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3.04%、24.87%、21.86%,占莆田出口鞋类总量的15.29%、16.36%、 14.77%。为规避风险,提早应对壁垒,检验检疫部门提醒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早做准备:积极收集欧盟REACH法规及相关文件,为应对REACH法规提供技术支持和知识储备。制鞋企业应尽早熟悉“REACH”法规内容,然后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中所含化学物质是否是受限物质,如果是,必须尽快寻找其他不受限制物质进行替代。同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自身的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生产规模较小企业,没有能力单独进行相应检测,企业可通过共同检测把关来联合应对。及时调整出口方向,积极开拓俄罗斯、东盟、美洲等潜力较大的市场。(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陈琳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