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今年6·18我市突出特色产业对接
【发布日期:2010-06-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明华药业包装车间

我市高度重视今年6·18,早启动、早谋划、早部署,把项目对接工作寓于平时、寓于日常工作,做到有创新、有特色、有平台。截至上月,我市新对接项目301项,已完成预期目标的60%以上,总投资额44亿元。其中,合同项目84项,总投资11亿元;协议项目72项,总投资6亿元;意向项目145项,总投资27亿元。从县区来看,仙游县对接项目62项,荔城区对接96项,城厢区对接50项,涵江区对接37项,秀屿区对接56项。全市共已集企业技术难题132项。
为做到第八届6·18日常对接活动有创新,我市继续采取quot;走出去和请进来quot;的做法,举办10多场次项目成果推介会及项目洽谈活动。去年,市经贸委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选聘专业技术专家组成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专家组,自去年11月上旬开始,用二个月时间,联合开展电子产业技术提升咨询诊断辅导工作,分批次深入新世纪电子、万邦电子等10家企业,从产品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诊断辅导,帮助企业找准阻碍发展的quot;症结quot;。
借助6·18平台,从莆田产业特色、需求特色来对接,通过对接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枫亭元宵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本地和外地人前往观看。春节过后,市发改委借仙游枫亭传统元宵灯会之际,举办6·18古典工艺创意项目专场对接会,邀请省工艺美术协会、工艺大师等近十名专家与仙游近二十几家古典工艺家具生产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对接,并邀请与会人员参加灯会,此举既丰富对接会的形式,又起到宣传6·18品牌的显著效果。
为充分发挥6·18日常对接平台,注重挖掘平台、利用平台、运作平台、发挥平台来对接项目。近年来我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创业宜居环境日益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quot;关注quot;我市的发展,我市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机遇,通过他们的纽带作用,加强双向合作来对接项目,特别是院地合作取得良好成效。为了使院地合作这一平台能有效地延伸,还采取quot;双向对接quot;方式,一方面派干部quot;走出去quot;,到中科院挂职,到高校学习,了解外面的技术动态;另一方面,派干部quot;沉下去quot;,到企业挂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及时将双向信息有效聚合,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了项目对接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多年来,我市还做好建立6·18项目成果推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县三级跟踪服务体系,把后续服务贯穿于项目工作全过程,以促进项目转化落地为重要抓手,做到quot;三动三促quot;,即上下联动、部门互动、企业主动,促履约、促开工、促投产,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6·18平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科技含量高的对接项目列入市、县(区)重点项目管理范畴。对签约协议、意向项目,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析、通报,督促各项目业主加强与院校、科研单位深化对接和洽谈,促进项目尽快升级履约。对履约项目,积极帮助业主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我市上届对接项目中,列入市级重点跟踪服务的合同项目158项,总投资33.12亿元,截止目前,开工率达98%,已完成投资额32.46亿元。对于开工项目,及时协调建设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产业链的延伸,促使其尽快投产达产。上届对接的项目中,已有155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90多亿元,对我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今年6·18,我市拟定主要目标是成功对接项目500项以上,其中合同和协议项目200项以上,争取成功转化一批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筛选项目和技术需求100项以上;邀请参会高校、科研单位等专家90人以上;筛选15~25个对接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组织市内600名以上企业家到会。届时,还将邀请能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有项目对接意向的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参会。 (时报记者 林锦堂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