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共祭先祖谋福祉——黄滔祠举行祭祖仪式
【发布日期:2012-02-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近日,有700多年历史的黄滔祠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以及福清、莆田黄滔后裔两三百人在这里举行祭祖仪式。据悉每年正月十六,黄滔后裔都会在黄滔祠举行祭祖仪式。大家表情肃穆,净手上香祭拜先祖,在正厅摆满了各地黄氏宗亲敬奉的香烛及贡品等,大人小孩都上香跪拜先祖,祈福保佑明天更加美好的和谐生活。
黄滔祠管委会副主任黄作杜介绍,这次祭祖加强了黄姓交流与团结发展上情感交流,强化各地黄氏宗亲连体同心、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文化纽带关系,增进各地黄氏宗亲的交流。
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的黄永贤同十几位族亲一起包了两部车,一大早敲锣打鼓赶来祭祖。三跪九叩,他同宗亲们在祭台前虔诚地祭拜。75岁的黄当旋早年从莆田移居福清,当日7时,他带领十多位家人一起赶来莆田黄滔祠祭祖。黄当旋说,他每年都来莆田拜祖宗,虽然搬到他乡,但根在莆田。
“三塔”祭黄滔
记者在黄滔祠的上厅“思敬堂”前看到,除了一般祭祀的用品之外,在最前方的三个供桌上分别用南瓜、糕、桔子搭起的塔形祭品。
“我小时候,看到的祭品比这多多了,除了五果文斋外,还会放一副象牙筷。”据已80岁高龄的黄作杜回忆,每次祭祖的祭品除了山珍海味、全猪全羊以外那就是“三塔”——南瓜塔、肉糕塔、漳柑塔来祭祀黄滔。黄滔祠祭祖在解放前都采用官祭的仪式,地方大小官员都要前来参加。随着历史变迁、社会进步,黄滔祠的祭祖活动一直保持着,不过仪式一切从简,但“三塔”祭黄滔却仍然保留至今。
“三塔”搭叠数十层能使其不倒,有相当的技术难度。据介绍,南瓜塔的搭叠一般都用当季的南瓜,由于搭叠南瓜塔的南瓜必须选用圆、扁的南瓜,并且凹凸不平,所以搭叠南瓜塔的难度最高。搭叠者就用竹签削尖来固定,并用纸钱来垫,使其不晃动。每次搭叠都用二十多个南瓜搭叠七八层成南瓜塔。据悉,“南瓜塔”有两层寓意,一是寓意着后世子孙代代相传,就跟南瓜藤一样绵绵不断;二是“瓜”莆田话通“官”,寓意后世子孙代代做官,科甲鼎盛,福荫全族。在2004年建祠700年的时候搭叠的南瓜塔那是最高的,顶到了房梁,用了三十多个南瓜。据了解,这是全市乃至全省祭祀唯一使用南瓜来当祭祀品的。
肉糕塔搭叠22层,每一层的每一块肉糕都是差不多大小的菱形。寓意着节节高升,甜甜蜜蜜。为了蒸肉糕,单单使用的蒸笼屉都用了18屉,花了一整晚时间。相传黄滔当年上京赶考所带的干粮就是这种肉糕。肉糕所使用的材料有肥肉、芋头、芝麻、糖、面粉等。至于为什么选用这些食料来制作肉糕,还有待考查。“我们也是按照族谱里记载着每一笼屉面粉等食材的分量来制作的。”黄作杜介绍说,“甚至一屉切多少块也是固定的。”
漳桔塔搭叠19层,用了桔子有300多斤重,寓意着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据记者了解,搭“三塔”还是有讲究的,搭的层数不能是三的倍数,因为“三”谐音“丧”,不吉利。此外,每层按“兴”、“旺”、“衰”排列,不能如正好排到“衰”,要再加一层避“衰”。
悬挂蓝白布帘
记者在祭祀上看到了一个与其他祭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在祠堂的“惇叙堂”(下厅)居然悬挂这一条长的蓝白布帘。据悉,挂蓝白布帘这在任一个祠堂都不曾出现过。黄作社告诉记者,挂蓝白布帘也是从祖上传承下来的,寓意着子孙后代要清清白白做人,有做官的就要做清官。
黄滔祠是八闽名祠
位于莆田市荔城区东里巷的黄滔祠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莆田东里黄氏分派始祖黄滔的祠堂。
东里人黄滔是黄姓入莆始祖唐桂州刺史黄岸的六世孙。东里黄姓子孙为纪念始祖黄滔德政,由十二世孙黄四如及弟、侄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创建“思敬堂”。“思敬堂”后来成为黄氏后世分布海内外之著名堂号之一。
到明朝天顺年间,黄氏族人又在原祠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厅“惇叙堂”、大门马台和东直房。整个黄滔祠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2平方米,为莆田市现存面积最大、结构完整、保护完好的古祠堂之一。从这古祠堂走出来的进士有78人,其中包括状元1人,被称为“八闽名祠”。(时报记者 吴芹芹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