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全省食用菌主产区之一,目前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在占用大量农田的同时,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等诸多风险,且无多大的利润空间,为了突破“瓶颈”,去年年底市农科所积极扶持、技术指导菇农进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这种采用现代化企业经营模式的工厂化生产,不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产品质量更安全稳定,经济性状更优异。
一袋袋菌棒整齐地摆放在铁丝架上,一旁三名工人在自动进料装袋机的操作下分工明确,只要花上少许功夫就能快速的将菌料装袋。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仙游县钟山镇钟山村我市首家食用菌周年工厂化栽培企业---市亿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劳作场景。“这里配备了操作间、接菌室、育菌库、出菇房和包装间等,从配料到发酵再到培育,所有的工序基本上都是机器操作。”市亿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元智介绍:“我们可以微控电脑恒温控制,然后不断根据周期可以定期产量,每天供货。”
张元智说,相比传统的栽培方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除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质量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也就是说不再受季节的约束。“大概一天可以供货2吨,农户因为受到气温的变化,你今天多了明天少了,他根据市场不定位的价格,那我们就可以调节一个市场的价位,我们每天循环出货。”
据了解,从去年年底开始亿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就从事农、林、菌生态循环技术的研究开发。经过近1年的尝试和完善,现在已建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房5000平方米和一条日产15000袋菌包生产线,并生产海鲜菇菌包60多万袋,种植菌草200亩。目前二期日产2吨由市农科所自主研发的新品种鲜味菇也已进入装和菌丝培养阶段,再过2个月产品即可供应市场,三期的日产2吨香菇,也正在加快筹建中。“新品种鲜味菇是市农科所牵头,我们一起在研菌房试做过程,差不多再过70多天就可以见到它的成品。”
市农科所副所长陈政明说:“我们通过扶持、技术指导,把技术推广开来,希望把我们莆田市的食用菌做强做大。以及通过制定出来标准食用菌栽培标准,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品质,还有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据介绍,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需要突破“瓶颈”才会有更好的出路。为此,今年双方还共同合作申报了福建省农业“五新”工程项目“鲜味菇品种驯化与工厂化生产技术”与市科技帮扶项目“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技术”。此外,为了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三农成效, 市农科所还遴选了20个实用性强、推广价值大的科技新技术项目,分别挂钩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个农村专业户,实施农业科技“双十”行动。通过科技新技术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技术推广。 (时报记者 吴芹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