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6·18创业在莆田
与往年相比,本届6·18有许多新亮点,项目对接形式丰富多彩,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记者在莆田展馆采访时,发现许多新鲜事。
▲外国友人关注莆田展馆
▲莆田开发的火龙果饮品
▲由废渣生产出的砖
外国友人关注莆田展馆
荷兰生物博士杨锋和每年“6·18”期间都会来莆田展馆看看,今年也不例外。他让翻译告诉记者,他对莆田很有好感,在莆田还有几位老朋友。他说,等时机成熟,一定要去莆田“种花”,建立花卉基地。
老专家夫妻情系家乡
南京亚泰微波能技术研究所的老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金传是莆田平海人,前几年,几位老乡告诉他家乡有了中国最大的木材检验检疫中心,很需要与他这样的人才合作。去年,他主动和莆田有关部门联系,积极探讨合作课题。今年“6·18”,他与同在研究所的妻子一同回来,准备与家乡签定一项名为“码头进口木材除害”的合作项目。
节能减排项目成果受关注
此次“6·18”,莆田展示了部分历届通过“6·18”平台合作开发的项目成果,引起了参会客商和嘉宾的广泛关注。2007年,莆田鑫晶山淤泥开发有限公司通过“6·18”平台成功与上海某单位对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一年就为我市消化淤泥10万立方米、粉煤灰(渣)4万吨、木屑竹屑8000吨,节省财政清淤资金160多万元、节煤3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0吨和烟灰尘排放量2300吨,综合利废的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这一项目吸引了许多省内外客商的眼球,许多客商主动与该企业建立联系,或取经,或洽谈。(时报记者 蔡学伟 林锦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