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于8月8日22时10分许在莆田秀屿沿海登陆,登陆时为台风级,中心最大风力为13级。当日上午9时,莆田风雨大作,记者在城区拍摄台风镜头,人在风中都站不稳,走几步就一个趔趄,街道上,树枝、树叶散落一地;下午3点,记者在凤凰山渠道的旅游路上,看到有碗口粗的树木被狂风暴雨连根拔起,而十来米高的翠竹也被拦腰折断;晚上七点多,记者在凤凰山红绿灯附近看到,商家的广告牌被强风撕碎,一塌糊涂。
“苏迪罗”具有来势猛、威力大、风力强、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陆地风强、风未到雨先来等特点。莆田各级党委、政府把防御台风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来抓,一切工作都让路防台风,按照属地原则,党政主官负总责、负全责,以最坏的打算、最高的要求、最严密的部署,扎实做好防台风各项工作。风雨中,党徽在闪光,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选择了顾“大家”舍“小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投身于抗击台风的第一线,一身泥,一身汗,一身水,在台风中绽放着“最美”——
8月8日,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共投入警力1865人次,警车550车次,扶正栏杆1300多米,拖开树木230棵、树枝2400多枝,冒雨指挥交通620多次、80多小时,处理交通事故150多起。
仙游公路分局班子成员兵分三路,分别来到国道324线、省道306线、县道庄仙线三条线路9个班站检查部署防台工作,察看安全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在荔城区黄石镇金山村,8月7日早上,该区镇村驻村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稻农抢收水稻。
在涵江区萩芦镇崇联村, 8月7日晚10点多,该区干部直奔各村各户,了解自然灾害点、低洼地带人员转移安置情况。
在北岸,有关人员组织渔排人员撤离上岸,船只进港避风。
市政工程维护管理处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由领导带队对市区主要积水点和城市低洼地进行全面排查、巡视,对于低洼地等重点部位提前设置警示警戒标志(包括淹没水深标示),加强现场查勘,派专人值守,并备好砂袋等防涝物料。组织了一支2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并配备车辆及工具,确保出现险情,能第一时间抢险。
市国土资源局提前部署,由局领导带队,组织6支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分赴基层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8月9日一大早,天空中仍然下着瓢泼大雨,而城区的众多一线环卫工人,他们顾不上“噼噼啪啪”的雨声,全身湿透的他们坚持将残技断叶清扫干净。穿着桔红色工作服的他们,在疾风骤雨中特别显眼。
面对自然灾害,面对台风袭击,莆田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抗台风第一线,砥砺奋进,“最美”之花处处绽放。 (时报记者 凌明信)
莆田全力以赴抗御台风“苏迪罗”
本报讯 8月8日22时许,今年第13号“苏迪罗”强台风在我市山亭乡附近海面登陆,台风登陆时,最大风力达13级,并伴随有强降雨,给我市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苏迪罗”台风来袭期间,我市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御“苏迪罗”台风工作,按照尤书记、苏省长和黄副省长指示要求,8月6日下午,市政府召开市、县(区、管委会)、乡三级防汛指挥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领导和村主干等参加的全市防御台风视频会议全面部署防御工作;7日上午,市委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部署我市防御第13号台风工作。市委书记周联清亲自部署,多次强调防御工作,并在防汛指挥部坐阵指挥。翁玉耀市长也多次亲临市防指部署各项防御工作,亲临一线指导检查。8日上午8点30分,我市发布防御台风红色预警,9点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市县乡挂钩领导分县区、分行业全部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纵向联动,全面动员,取消周末休息及外出,停止团体活动,全员投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市防指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实地再检查再落实,进一步细化防御措施,努力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各级防汛责任部门按照“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要求,落实属地责任和领导带班制度,指挥长坐镇指挥、到岗履责,特别是乡镇党政主官全天候带班,强化24小时值班,随时应对处置突发情况。效能部门组织力量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责任人到岗情况、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检查、抽查,确保防台风责任全面落实;防汛、气象、海洋与渔业、海事、水文等部门加强监测会商、预报预警,提前做好防御部署。宣传部门全方位、立体式滚动播报台风动向、响应级别、防御措施等,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向全市手机用户累计发送防台风的公益短信近300万条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台风危害,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台风。
为了全面做好“苏迪罗”台风给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全市各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有效落实各项防御工作,积极动员军民联防,备足物资,全市储备抢险冲锋舟43艘、救生衣2952件、编织袋72.27万条、麻袋17.62万条等抢险救灾物资,落实防汛抢险队伍732支22402人,备足挖掘机、铲车、土方车等抢险机械、物资、车辆,提前集结,随时待命,做好支援抢险准备。
截止8月9日上午8时,初步统计全市范围内总计54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5.291万人,房屋损坏2231间,直接经济损失13.1556亿元。其中:全市应转移人口6.9664万人,目前已全部转移到位,全市4731艘渔船全部进港避风,转移海上人员1.4780万人(渔船1.0199,渔排0.4581);低洼地0.7852万人,危房1.7281万人,工棚和简易宿舍110个2.1087万人,地灾点0.8664万人。
受灾情况:农林牧渔业洪涝灾害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8.0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3.8945万亩;渔排、池塘养殖面积12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9546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洪涝灾害情况。停产工矿企业298家,公路中断43条次,供电中断185条次,输配电网累计跳闸中断224条次,16个乡镇停电,影响群众87万人,通讯中断79次,直接经济损失4.6859亿元;水利设施洪涝灾害情况。损坏堤防42处,损坏护岸47处,损坏水闸7座,塘坝42处,损坏灌溉设施176处,围填海工程损毁17处。直接经济损失2.9151亿元;市政园林受损情况。全市市政道路受损276处,共2406株道路乔木发生倒伏,路灯倒杆等42处,围档工棚倒塌18处。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为了尽快恢复台风过后生产、生活秩序,8月9日上午,我市各级各部门、公安、消防、武警官兵等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当天上午,记者在我市多个主要及受灾较为严重路段看到,武警官兵、市政工作人员等正忙着扶正受台风影响而倒伏的树木;环卫工人为路面上的垃圾进行清理;交通、水利及国土等相关部门也派出工作人员对存在地质灾害的重点路段进行巡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止目前,我市各项灾害恢复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时报记者 翁志鹏)
大树被强台风刮倒 众人救助受伤女子
本报讯 8月8日上午9点30分左右,风雨交加,记者在市区筱塘南街看到,一棵大树被强风连根拔起,横倒在路上,把整个路面都塞住了。交警在现场维持交通秩序,并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清理被大风刮倒的树木。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伯告诉记者,这棵树是早些时候被强风突然间刮倒的,当时,一名骑电动车路过的女子不幸被树梢带倒,头部受伤。他和路人赶紧打120急救,并给伤者开水喝。目前,伤者已被救护车接走,接受治疗。(时报记者 凌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