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值班室查完岗回到宿舍,时钟的针摆已指向深夜11点。用凉水洗把脸后,唐志伟在灯下打开电脑,登录一个叫“湘泉雅集”的专业交流徽章的网站,盯住每一个藏品的细部特征。“这几年在网上销卖假藏品的越来越多,而真品是有生命和故事的,一年中能淘到两三枚已是幸事了。”唐志伟说。
唐志伟,来自河北省新河县,现为市公安边防支队北高边防派出所正营职教导员。入伍18年来,他花费工资津贴30余万元,收藏抗战纪念徽章300枚,成为公安边防部队收藏抗战主题徽章第一人。
说起为何专门对抗战徽章情有独钟,不善言辞的唐志伟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历史知识,成年后尤其喜爱研究抗日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hellip;hellip;”谈话间,唐志伟的情绪突又变得激动:“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其罪恶罄竹难书,理应加以忏悔和道歉。然而却有一小撮右翼分子上窜下跳,肆意涂脂抹粉,妄图翻案复辟。这是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绝不能答应的。”“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历史中,有许多特殊的记忆方式。而每一枚纪念徽章的背后,都记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铭刻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收集徽章,就是对那段历史有力的佐证和回忆。”唐志伟说。
从2004年起,唐志伟省吃俭用,通过网上收购的方式,收集了自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一时期纪念徽章300枚,涵盖了整个抗战史上各个阶段重要战役和各个阶层军民投身抗战的历史故事。在专业级别收藏徽章的圈子里,他是一名骨灰级“徽章控”。
2005年3月,唐志伟在网上淘宝时,无意发现有网友在拍卖1枚“七七抗战建国纪念”。这枚章为红铜嵌珐琅,直径3.2厘米,正中绘有卢沟桥图案,外圈上半部镌有“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章”主题文字,外圈下半部铸有“陆军第七七军军长冯治安赠”铭文,背面刻有“还我河山”题词,编号3943。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唐志伟至今仍难以忘怀:“当时看到这枚纪念章时,我的心都被吊到嗓子眼。这枚纪念章背后的那段历史,正是抗日战争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幕。”怀着对抗战先烈前辈英勇事迹的敬仰,唐志伟立即联系卖主,花了2000元买下了这枚宝贵的纪念章。
由于长期在网上淘宝,唐志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据他介绍说,收藏纪念章,先得做足功课,查阅核实大量的史料文献,同时注意观察网上藏品的色泽、字体和凹凸度,字迹模糊、版面太新以及字体和排列顺序不符常理,都有可能是赝品。
在唐志伟的藏品中,有一枚“喜峰口罗文峪战役受伤纪念奖章”,格外引人关注。喜峰口罗文峪战役是长城抗战的一部分,也是抗日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1933年,日军向长城大举进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将士组成500人的大刀队,趁夜色潜入日军阵营,以480人壮烈牺牲的重大代价,砍杀大量日寇。《大刀进行曲》由此流传并传唱大江南北,全国军民为之振奋。
此外,唐志伟还收藏了7枚“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章,这是当年赠给参战将士和医护人员的纪念品。作为当年上海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淞沪抗战实物见证,这7枚徽章已是凤毛麟角,其中4枚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处有同类徽章的馆藏,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另外3枚则更为罕见,目前全国为数不多。唐志伟还珍藏着1枚“第十八集团军证章”,目前已是国家一级文物。
收藏抗战徽章过程中,唐志伟有着许多难忘的经历。有一次,他拿出珍藏已久且价值不菲的古币,与藏友交换了1枚1940年的“克复平潭胜利纪念章”,这也是他收藏到的首枚与福建抗日相关的纪念章。有幸运也有遗憾。2007年9月,他在网上看到藏友有1枚“淞沪抗战僧侣救护队纪念章”发出售卖贴,3分钟不到即被人买走,他与新买家联系,对方无论如何也不肯转让,至此后一直没有见到这种题材的抗战徽章。
收藏期间,有家人和战友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凭他这些年花出去的数十万元,就能在城里买套房了,为何守着一枚枚冰冷的徽章,像宝贝似的爱护有加?唐志伟对此有着个人的见解:“作为一名当代军人,自己有责任更有使命去珍藏那段历史记忆,捍卫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收藏既是记忆,更是追思和再教育。每年的8月15日抗战胜利日前后,唐志伟都会放弃节假休息时间,在莆田市沿海96个乡村的中小学、企事业和工厂举办抗战徽章巡回展,配上各个徽章背后的抗战故事,以铁的事实见证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深切缅怀为争取民族自由而浴血奋战的先烈前辈,培树青少年一代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据统计,唐志伟10年来已举办了130场抗日战争纪念徽章巡回展,受教育人数达15000人次。
目前,唐志伟又有了新打算:“我要把这些徽章按照先后顺序,系统编辑成图文并茂的抗日战争宣传册,让新一代更加直观立体地回顾那段历史,真正做到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奋发图强,共同实践伟大的民族复兴lsquo;中国梦rsquo;。”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孙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