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一甲子前的房产地籍档案价值再现 裱褙绝技抢救珍贵档案
【发布日期:2012-10-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档案装裱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对比。

日前,市档案局抢救整理莆田1951-1952年土改时期房产地籍档案,全力支持莆田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据介绍,此次抢救的这批土改时期房产地籍档案共有4267卷,详细记载了上世纪50年代初莆田城市居民和乡镇农民的房产、地产、户主、家庭人口、土地位置、房子面积和间数等详细资料,是市档案局最为珍贵的档案,也是全省综合档案馆唯一已经接收的土改档案资料。那么档案局是如何抢救这些珍贵档案的呢?
在市档案局5楼,记者看到在走廊里排放着一块块晾板,办公室桌上摆放着棕刷、排笔、启子等十几样修裱档案的工具,椅子上堆放着泛黄的档案。方形长桌旁,工作人员麻利地在桌上喷水,覆盖油纸,小心翼翼地抽取文件,文件字朝下安放在油纸上,在文件背面上刷浆糊,补残缺然后再上托纸,再用吸水性强的纸张排实、吸去多余的水分,最后张贴在晾板上晾干。

“我们现在主要是对残缺或者被虫蛀的档案进行修补,使之完整并增强牢固度。”市档案局副研究员陈国柱说:“我们所有参加档案装裱修复的工作人员,全都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非常专业的。”记者注意到,这些档案纸质又薄又脆,有些已经破烂不堪,有些布满蛀虫痕迹,有些字迹模糊不清,有些受潮发霉。陈国柱说,抢救档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很严格。如档案破损严重,还要拍照留底,对掉落的碎片进行编号。“我们连糨糊都要自己配置的,防蛀防潮,市面上是买不到。”陈国柱告诉记者,档案修裱整个过程要经过:档案接收登记——待裱档案检查——制定修裱方案——预处理——修裱操作——修整装订——质量检查——归卷这些大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要讲究细心耐心和恒心才可以的。
2004年这批档案由原莆田县财政局移交时,装在麻袋里,非常凌乱,破损严重。意识到这些档案的珍贵,市档案局组织人员去各地学习修复装裱档案,调动所有主管人员培训,现已开始分期分批抢救,目前,已抢救2000多卷。“年代久远有些土地证和房产证早已丢失,由于缺乏凭证,容易产生纠纷。目前莆田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些材料正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市档案局局长余文堂说,整理这些上个世界的房产地籍档案意义重大:一来维护国家利益,在土地整合,房子拆迁过程中,起到防止乱报面积,避免出现群众纠纷的作用;二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在提供不出依据时,可通过查档案寻找证明;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比如几年前,档案局提供的移民档案,圆满地为莆田解决1万多移民户的生活待遇和补助问题。 (时报记者 吴芹芹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