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建市30年30件大事
【发布日期:2013-11-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建市30年30件大事”评选日前揭晓,现公布如下:

1 198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莆田市
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莆田市。1983年11月,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1984年12月,中共莆田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莆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莆田市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2002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2 1984年,提出“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发展战略
1984年,“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又相继提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加快新兴港口城市建设”、 “经济翻番 、港城崛起”、“跨越发展、宜居港城”、“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建设lsquo;人兴业茂、清风明月rsquo;宜居港城”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体现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5年,莆田市经济总量首次跃居全省九设区市第七位,2008-2012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三位。201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居全省第六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3 1987年,莆田雪津啤酒厂建成投产,2006年成功改制
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原名莆田啤酒厂,是一家县属国有企业,1987年建成投产后,通过有效扩张规模和品牌,产销量从当年3万吨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83万吨,迈进全国啤酒业五强。2006年,英博集团以58.86亿元人民币收购雪津公司100%股权,其中国有股权占39.48%,溢价近45倍,并将雪津公司更名为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产销量140万吨、税收9.7亿元,是全市纳税第二大户,进入全国啤酒业四强。

4 1987年,“妈祖千年祭”盛典在湄洲岛举行,妈祖文化迈向世界
妈祖文化见证了海峡两岸割不断的亲缘,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一千年,湄洲岛举行“妈祖千年祭”活动,海内外信众10万多人参加祭典活动。1989年台湾宜兰240名信众乘20艘渔船直航湄洲进香,开创了两岸隔绝之后直航的先河;1994年至今成功举办了15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接受信众千万人次朝拜,产生巨大轰动;2004年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2006年,7000多名台胞赴湄洲妈祖祖庙进香,是迄今为止到大陆最大的进香团;2006年妈祖祭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至今成功举办了五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周,增进了两岸民众交流;2009年妈祖信俗申报“世遗”成功,以“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的妈祖文化从莆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 1988年,国务院批准莆田市为经济开放区
1988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新增辟经济开放区,将莆田市(含城厢区、涵江区)及其莆田县、仙游县,列入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这一决定,为莆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非常有利条件。之后,1989年,莆田建市后最大台资鞋革企业福建协丰鞋业有限公司落户莆田;1995年,侨资佳通轮胎注册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外资轮胎生产企业;2000年,侨资项目湄洲湾火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01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引进的最大外资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1999年12月16日,秀屿港(含湄洲岛客运码头)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至今,湄洲湾北岸港口已与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个港口通航。

6 1988年,中央确认闽中游击区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独立游击区
1934年至1937年,闽中党组织率领闽中工农游击队独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成功创建了闽中游击区。1988年12月,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杨尚昆副主席批示,同意以莆田为中心的闽中游击区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一个独立游击区,闽中游击区的历史地位得到中央军委的确认,新版《毛泽东选集》的相关注释作了相应的修改,闽中游击区作为南方8省15块游击区之一载入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辉史册。

7 1991年,南少林寺遗址确认在莆田林山村
1991年9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会与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协会在莆田联合召开南少林寺遗址论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历史、考古、宗教等学术界的专家论证,确认林山村寺院遗址就是历史悠久的林泉院遗址,即武术界通称的南少林寺遗址。1992年4月,莆田市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少林寺遗址论证会暨重建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当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南少林寺”匾额。1994年4月,首届中国莆田国际南少林武术节举办,33个国家和地区的47支武术团队参加。至今成功举办5届南少林武术节。

8 1992年,国务院批准湄洲岛为国家旅游度假区
1988年6月,省政府开辟湄洲岛为省级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10月,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获国务院批准建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世界节日活动之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海洋公园等荣誉称号。湄洲妈祖祖庙是海内外2亿多妈祖信众的精神原乡,每年前来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台胞超过20万,成为大陆地区吸引台胞观光旅游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06年、2010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两次来湄洲岛慰问演出。目前湄洲岛正努力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朝圣岛、生态岛、度假岛。

9 1992年,后海围垦工程竣工
后海围垦时为福建省最大的围垦工程,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和荔城区北高镇之间,围垦面积3.03万亩,可开发农业区1.6万亩、水产养殖区1.4万亩,目前海洋经济年产值6亿元。1994年,忠门北江围垦竣工,围垦面积1.01万亩。2006年12月,澄峰围垦合龙闭气,围垦面积1.02万亩。2007年,省道201线东吴段路堤和妈祖城路堤工程相继建成,围垦面积1.64万亩。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围垦工程119处,面积20.16万亩,有效缓解了莆田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10 中心城区面积扩大10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建市以来,莆田市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使莆田城区从1983年的4.73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53.04平方公里,人口从5.36万人增至52.81万人。
仙港大道、荔港大道、城港大道、涵港大道等疏港道路的建设,连接了中心城区与港口,加快了港口经济的发展。1996年,沈海高速公路莆田段的开工建设,实现了我市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高速公路网总长263.35公里。二级普通干线公路从建市初始的32.97公里增加到299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01%,绿化覆盖率达45.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9平方米。旧城改造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新建物业管理小区189个,总建筑面积135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居全省前列。

11 1998年,首届世界兴安恳亲大会在莆田召开
莆田是我省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150万人,港、澳、台同胞近30万人,涌现出一批商界有成、政界有位的杰出人士。广大侨胞敦睦乡谊,报效桑梓,热心捐资,兴建学校、医院等一批公益事业。为加强与旅外乡亲和社团联系,1990年成立莆田市海外联谊会,面向海外同胞,发挥侨乡优势,拓展联络渠道,现与海外67个社团保持联系。为表彰爱国侨胞的贡献,从1993年起,累计五批共授予277人“荣誉市民”称号。1998年首届世界兴安恳亲大会在莆召开,现已成功举办五届。

12 木兰溪防洪工程、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防洪减灾效益和解决供水作用
1999年12月,木兰溪防洪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仙游、荔城、城厢、涵江、秀屿5个县区40个乡镇200多万人受益,保护耕地面积37万亩。现已完成木兰溪下游防洪一期、二期工程和三期荔涵段主体工程建设,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河段不设防的历史,发挥了重要防洪减灾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2006年,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唯一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这是一座集灌溉、供水于一体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引水工程,2012年5月竣工投用,总库容1.06亿立方米,年可供水1.84亿立方米。至此,莆田市东圳水库、萩芦溪水库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