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只有科学发展,尊重规律,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莆田第十一中学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上独树一帜,成为我省与我市首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的辐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受到了省、市地震部门的好评,先后18次荣获福建省先进地震测报组、宏观观测组和宣传组称号。
该校地震测报组成立于1971年,是我市最早的三个测报组之一,曾多次参与我市闽台地震的会商会。2006年11月15日,该校地震观测站新站址地震前兆观测井正式开钻,现在已建成我市装备最先进的数字化地下流体前兆综合观测站之一,观测井深度达147.4米,井倾斜度达到国际深水井标准,并安装了水位及气象三要素数字观测仪器,采用了“十五”项目研究开发的新产品:LN-3A数字水位仪; WYY-1型气温、气压、雨量综合测量仪;SDUPS-C隔离式直流电源控制器。同时,布设观测数据传输专线,更好地保障省、市地震局监测中心的数据交换。40多年来,莆田第十一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几代老师和同学不论盛夏酷暑,一年365天包括除夕,风雨无阻地坚守在监测的岗位上,认真测量井水水位,测量地温,并作详细的观测记录,绘制成曲线图。他们从有关数据的规律性变化中,仔细探寻地震的神秘踪迹为国家、省、市地震部门提供了殷实的第一手监测资料。他们还密切注意野生动物及一些家禽家畜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在案,并认真探讨有此可能预示的地震前征兆,为省、市预防地震灾害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将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也为学校继续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推动作用。1995年6月19日,莆田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员、学校地震测报组组长林建勋预测判断台湾花莲在6月23日至28日将会发生6.0-6.5地震,立即上报给市地震局。6月25日,花莲附近的苏澳果然发生了6.2级地震。
为做好各项地震应急准备,该校不但成立了我市首支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而且组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导队,扩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效果。该校作为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在各类课程中不断强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必修课渗透科技教育,选修课开设科技教育专题,活动课强化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该校是我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着力加强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配合,利用地震科技系统编辑制作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图片、展板,让师生及时了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并积极利用校刊《仲尼山》、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学校网站、《莆田地震网》、《湄洲日报》、《莆田侨乡时报》、《福建教育厅网》、《福建德育网》、《福建科技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开辟防震减灾科普专栏,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收到示范、辐射的效果。如今,“防震减灾,关爱生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林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