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来,该校党支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成效始终在全市职业教育中名列前茅。目前,校园扩建121亩的全部资金已全部到位,其土方及树木已经完成投标;2011年福建省中职技能大赛上,我市代表队共12名同学获奖,其中莆田侨职占有4名。作为学校党支部领头雁的林国钦,他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身先士卒,勇于探索,特别是以“三进”为载体,力推“把培训课堂开进车间、开进军营、开进乡镇田间地头”的办学尝试,大力实施职业教育的惠民工程。这一惠民工程的实施,惠及千家万户,服务当地企业,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取得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为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新路。林国钦认真思考如何促使校企合作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中领先发展,如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企业的实际和多方需求,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他认为,校企合作不仅仅只停留在为企业输送人才,而是促进校企双方人才的培养,一种责任,长期合作。他经常深入到新威集团、新世纪电子有限公司、森达数控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积极寻找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荐学校专业课教师深入到企业学习、培训,让专业课教师的实训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省市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人才支撑,也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在林国钦积极沟通基础上,学校先后选派黄建新、陈秀霞、林金宣、郑珍银等10多位党员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60天轮训,这些专业课教师已100%取得“高级工或技师”证书,成为该校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专业课教师中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深层次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起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林国钦极力牵线搭桥,为莆田德信电子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开展会计从业资格的培训。他建议学校应当“急员工所想、急企业所需”,将企业员工培训课堂开进企业的车间。这样企业的员工不需要走出工厂,利用工休和晚上时间,就可以利用企业的车间或简易的会议室进行会计从业资格专业知识的培训。学校选派优秀的党员专业教师进厂授课,让企业财务人员在工厂内完成专业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或半工半读的相应证书。这样,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无缝的对接,受到企业主和企业员工的欢迎。
为实现军校双方的和谐互动。林国钦曾多次深入到8711部队,洽谈军校共建活动,但由于部队情况特殊,军校共建形式不够多样化,仅仅停留在教师节、建军节相互慰问,或学校为部队子女就学提供方便,与部队联欢,部队为学校新生军训等上。通过了解和分析,觉得军校共建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又一个平台,是“创先争优”又一个有效的载体。在与部队首长交谈中,发现双方的合作可以有更深入的发展。通过更有深度的合作,对部队而言,有利于借助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在计算机应用、电子应用、工艺美术、会计等专业上进行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实现“入伍即入学、复员即毕业”的目标;对学校而言,在抓好中职学生的国防教育的同时,也是借鉴部队军事化管理方法,抓好学校德育教育,改变中职生懒散的习惯。
在林国钦牵线搭桥下,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工艺美术、会计等专业课教师坐在部队礼堂,开始为官兵传播职业技能,此举不但完成解决学校当年度短期培训的任务,而且有效提升部队官兵现有的学历层次,有效解决官兵退伍后的职业技能缺乏的问题,满足了部队官兵提高知识结构与水平的迫切要求。2010年,学校共为8711部队培训了485名官兵(包括8名军嫂),均获得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特别是一些退伍老兵,在他们离开军营前夕,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本绿色的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他们个个高高兴兴地踏上回乡的路途。
为争当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林国钦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思考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三农”,如何在“惠农、扶农、兴农、强农”上做文章。因此,他一直认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因素甚多,其中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的缺乏和文化科技素质的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该校又是涵江区唯一一所中职学校,涵江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与学校的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合理就地转移,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需要,这反映出新农村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也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如何让乡镇的农民足不出村,便可以接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林国钦同志走村入户主动开展调研工作,提出将课堂开进村庄,办在田间地头。2010年以来,在他带领下,号召党员骨干教师组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小组,并聘请了市区农技站的技术员和专家。先后在大洋、庄边、新县、白沙等乡镇,开展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渔业船员等10多场阳光工程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近1000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阳光工程培训以乡镇为基础,开展就近培训。传授职业技能,乡镇和乡村提供培训场所,把培训班办到农民身边,把职业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这种培训方式,节省了农民学员的时间和精力,调动了农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切实做到惠农政策落实到户,技术指导服务到田。(时报记者 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