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职贤
带孩子回老家省亲,孩子看到老屋一隅放着一辆只有一个轱辘的车子,大感诧异,我介绍说这是独轮车。
看着这辆独轮车,我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幕:正当盛年的父亲打着赤膊,推着独轮车,吃力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车上绑满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轮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呻吟声,俨然公鸡打鸣,炽热的阳光像金箭似的打在身上,豆大的汗珠从两颊涔涔而下hellip;hellip;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独轮车是家乡人常用的运输工具,那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一辆。彼时,老家没有通公路,人们要去赶集或者外出打工,只能走那条只有几十公分宽的乡村道路,交通运输颇为不便,在这种情况下,独轮车便成为最得力的运输工具,由于只有一个轮子,再狭窄的山路或田埂都可以畅通无阻。
独轮车只适合一个人操作,如果货物太重,就需要有人配合,负责在前面用绳子拉拽。小时候,我经常自告奋勇帮父亲的忙,我们用独轮车运送公粮、番薯和石头等,载了一车又一车。那时候,我们家建房子所需的石头、瓦片和木材,基本上都是我和父亲用独轮车如蚂蚁搬家一般运回来的,每次载两三百斤,一天载好几次,我的双手因此磨出厚厚的茧子。平时,父亲一个人推着独轮车早出晚归,每次都是满载而归,要么是堆得像小山似的柴草,要么是装满几箩筐的谷子。
有一次,我和父亲用独轮车载着几只猪崽,到镇上赶集。到了半路,父亲嫌累,想停下歇一歇,我提议交换一下岗位,我负责推车,父亲负责用绳子拉车。父亲勉强同意了。由于我没有把握好平衡点,才推出几米远,车子便一头歪在地上,猪笼的笼盖被摔坏,门户大开,几头小猪如蒙大赦,撒开蹄就跑。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它们全部“捉拿归案”,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此事都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记忆深处的独轮车,如今虽然沦为古董,然而它见证过一段辉煌的运输史,见证过劳动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豪情,看见它,无异于看见一段历史,看见一段属于劳动人民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