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儿时挑水的日子
【发布日期:2014-10-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宁江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子里几十户人家喝水得去村前的小河里挑。
小时候,爸爸、姐姐是赚工分的主要劳力,经常去参加公社组织的各种“大会战”。他们不在家的日子,家里的水很多时候是母亲去挑的,但母亲多病,挑起水来常常是东倒西歪,让人看了心疼。那时,我自觉有些力气了,就偷偷试着去挑水,哪知挑水对十岁的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家里用的是大木水桶,大扁担长钩链,而我个子矮,即使我挑小半桶,一路上也会磕磕碰碰,桶里的水总是荡来荡去的。但这并没有难倒我,我把一部分链子绕在扁担上,这样挑水上岭时就不再会磕碰洒水。母亲看了又高兴又心疼。爸爸回来后知道我会挑水了,不仅表扬了我,还笑着说:“下次,我给你买 担小水桶,要不?”我高兴地点点头。不几天,爸爸真的买回了一对黑色塑料小桶。我挑着小水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此,我家的水只要我在家基本上都是我挑。我家的水缸和叔叔家的水缸一样大。有时,我就和叔叔家的三姐比赛,看哪个先把水缸挑满。为了避免裤子被打湿,我们总是把裤脚挽得高高的。我们挑水走得很快,常常把50多米岭路溅得湿漉漉的,其他挑水的人就会埋怨:“打那么湿,怎么走呀?慢一 点嘛!”每次挑完满满的水缸,我总是大汗淋漓,这时最爽的事情就是舀一瓢水,像牛一样喝水,喝得咕嘟咕嘟的。
读中学时,学校在一个山坡上,没有自来水,只能靠校门口的一口井供水。每天按早中晚四人一组,按班级轮着去井里打水挑水供厨房蒸饭煮菜用。那口老井很深,装了一个轱辘,一个人负责摇轱辘,一个人负责提水,其余两个人负责挑。夏天还好,冬天就惨了,井边经常结冰,挑水的一不注意就会滑倒,轻则水溅得一身,重则摔伤。一次,班主任黄老师看我个子小臂力不够,水提不上来,就说:“来,我帮你打水。”就在黄老师低头去打水的时候,他的眼镜一下就掉到井里去了。黄老师安慰我们:“没事,没事,家里还有一副。”第二天,我看见黄老师戴的眼镜只有一个耳脚。黄老师当年慈祥的模样,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我师范毕业回母校当老师。那时,学校的水井用上了抽水机,但抽水机时常出问题,我们只好去农家的井里挑水,黄师娘看见我挑得四平八稳的,一个劲地夸道:“哟,阿炳挑水还像农家人。”我也就不客气了:“这算什么?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都是我挑水呀。”
水流指间,白驹过隙。现在不论城乡都已用上了电磁灶、液化气和自来水,人们砍柴、挑水的时代已渐渐远去了hellip;hellip;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