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心中永不灭的灯(上)
【发布日期:2013-05-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蔡建财

傍晚时分,望着窗外那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世界,城市温暖的灯光将我重又带回孩提时代,脑海中闪现出一条潺潺的溪流,带着长年在外漂泊的我,流向梦开始的地方hellip;hellip;
儿时的夏夜,我总爱躺在老家四目厅小院子里一张窄窄的竹床上,仰望着深邃的夜空发呆,天真地编织着童年绮丽的幻想。这时,我的母亲会守候在一旁,一边摇蒲扇驱蚊一边讲着古老的莆仙俚语,“好青龙坏孽龙、一支(根)草一点(滴)露hellip;hellip;”每当有一颗璀璨流星当空划过,我总会莫名兴奋,手舞足蹈。这时,总少不了母亲的呵斥:“提防竹床蹦坏掉。”听完,我的眼睛又接着追寻起流星的痕迹,直到扫帚似的尾巴消失在茫茫夜尽头。不知什么时候累了,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hellip;hellip;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似乎就是在“吃饱眼睛困,睡起肚子饿”中度过的,简单却甜蜜。懵懂中夜空的星光似乎就是儿时绮丽幻想的一种寄托。
到了上学年龄,母亲拉扯着把我交给一位漂亮的幼儿园阿姨,穿戴时髦的阿姨看着眼前这一个汲着鼻涕、带着土气、有点胖嘟嘟的小子,边笑边用手捏了一下我的脸蛋。虎头虎脑的我脸煞地红了,有点怯生生的,半个脑袋赶紧藏到母亲身后,那时我的心里似乎明白,这就是今后我正式的启蒙老师了。那时番子油(煤油)灯是农村夜间唯一照明工具。忙碌一天的母亲只能利用晚上时间缝补拾掇衣裤鞋袜。每当夜幕降临,火柴棍摩擦火柴盒侧面上红磷,发出“哧——”的声响,些微火药味弥漫开来,火柴棍划着了,番子油灯点亮了。番子油灯是母亲用废弃的罐头瓶自制而成的,用铁丝缠绕在罐头瓶瓶口一圈,另一根长铁丝拗成两截,各缠绕在罐头瓶瓶口两侧,长铁丝拗弯处多拧成一个铁圈便于手提,灯芯则用废弃牙膏壳包裹破布丝制成。这时,母亲会坐在灶膛边,番子油灯就放在母亲面前一张矮凳子上,母亲的身影被番子油灯夸张地放大在斑驳的土墙上,母亲形象霎时变高大了。就着番子油灯微弱的光亮,母亲低头飞针走线起来。为了节省番子油,她总把灯芯捻得很小,而当轮到我们兄弟俩做作业时,她又把灯芯捻长捻亮一点。昏暗的番子油灯下,母亲用粗浅的话语将朴素的做人处事道理重复了又重复,唯恐我们兄弟俩“东耳进西耳出”。那一盏自制的番子油灯不知何年起退出历史舞台,也许正藏匿于老宅某一个阴暗旮旯。在我内心深处,番子油灯就是母爱的象征,透过油污罐头瓶壁,闪烁的火苗寄托的是母亲的苦口与婆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