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志
现如今,化学肥料盛行,品种繁多,只要有钱,什么化学肥料都能买得到。而上世纪80年代初,化学肥料供应紧张,部分家庭也因经济困难买不起化肥,因此农家肥就成了庄稼的主角。那时,我只有十来岁,为了使家里的庄稼有一个好收成,为了节约买化肥的钱,我每天早晚都要去外村拾大粪(以猪粪为主),这一拾就是七、八年,直到我进入大学离开家乡hellip;hellip;
那时候,农村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田地已分到了每一个农户家,我们家有十口人,田地自然也多。作为家里的老大,我自然挑起生活的重担。记得刚上五年级的一天晚上,父母在一旁叹息,说我们家人口多,吃饭的嘴多,没有钱买化肥,又缺少农家肥,庄稼已发黄了,这样的话今年收成就不好了。我对父母说,我们课本上说,农家肥最适宜庄稼生长,而化肥虽好却损害土壤结构,会使土壤结块,从明天开始,我去拾大粪,有了农家肥,庄稼就会绿葱葱地生长,同时也节约了买化肥的钱。父亲望着我说,好是好,可你太小,还在上学呢。我说没问题,利用早晚时间就行了。
那时的上学时间是早晨7点钟,我5点半起床,拎起一只粪筐和粪铲就去外村拾大粪了。这大粪以猪的粪便为主(兼顾狗粪、牛粪),猪作为六畜之首,家家户户都得饲养,少则一头,多则好几头,而那时的放养在农村非常普遍,于是猪在村头村尾放养过程中就会留下不少粪便,将粪便拾回来倒在粪池里与人的大小便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就可以施到庄稼地。
这拾大粪不仅臭,而且非常辛苦,因为一筐大粪少则十几斤,多则好几十斤,且时时得将粪筐拎在手中这村跑到那村,运气好的话,起得早一点,去了一两个村就能拾回满满的一筐,否则跑了十几个村庄也拾不满一筐。那时候我只有十几岁,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晚都要去拾大粪,回来的时候,满满的一筐大粪我拎不动,就找一个木棒背在身上,走一阵休息一阵,直累得我满头大汗。有好几次回来的路上,因不小心摔倒了,不是将大粪撒到河里就是水田里,撒到田里我用手将大粪捧回筐里,如果撒到河里,如果时间早,我再去拾。
那时候,农村养狗的人家多,拾粪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被突然窜出来的一条狗咬伤。上初一的一年夏天,我只穿着短裤及背心,去好几里路外的一个村子拾粪,冷不防被一条凶恶的大狗追赶着,此时我拎着满满的一筐粪,跑得有些慢,结果被大狗咬,顿时鲜血直流,幸亏狗的主人及时发现,不然会被咬成重伤的,如今30多年过去了,至今我的腿上还有那块伤疤。
虽说那时拾大粪很苦很累,但一想到庄稼大丰收,能节省买化肥的钱,尤其是能给父母解忧,我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因农家肥能节省化肥钱及保养土地,不少村民也开始拾大粪,而随着人员的增多,拾粪就越来越难了,有时候我会跑到数公里以外的外乡去。拾粪的人多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改善了,臭气减少了。
前不久我有事回老家,忽然想起了儿时拾大粪的事,就问年迈的父母现在农村还有没有人拾大粪?父亲摇摇头。在老家的几天里,我没有看见一个人手提粪筐和粪铲,村头村尾各类粪便比比皆是,一到雨天,四处流淌,路人掩鼻而过。
其实,不管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好何发展,化肥如何的有威力,但庄稼还是偏爱农家肥的,施用农家肥的瓜果蔬菜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