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落花生
【发布日期:2017-05-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肖海英

一场春雨过后,周末回老家的路上,总能看见车窗外有农民在路边田野里忙碌的身影。我知道,那是乡亲们又在播种花生了,这情景,经常让我想起小学课文里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落花生》,这篇质朴淳厚、意境深远的散文,被誉为现代散文的范本,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兴之所至,我也想谈谈花生。
花生,古人视之为奇异之物,古籍也多有记载。据民间传说,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游历讲学之时,初食花生,赞不绝口:“呜乎此果,食可长生。”这是花生被称为“长生果”的最早来历。说食用花生能令食用者长生不老未免太夸张,但言下之意,常食花生有益人体健康,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著名作家汪曾祺是个美食家,也很钟爱花生。他说,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按照这三条标准,汪老把油炸花生米列为自己的家常酒菜,可见他对这道人人会做的下酒菜的钟爱程度。
我的家乡“平海”,是莆田沿海一个背山面海的滨海小镇。在我家乡,花生是家乡盛产的土特产之一,享有“土人参”的美誉,也是乡亲们最熟悉最钟爱的副食品。在我家乡,至今广为流传着一个和花生有关的真实故事。村里有一个叫“阿本仔”的光棍,经常炒一碟花生米,就一瓶小酒,自娱自乐。有一回,阿本仔照例又去小卖部沽酒,店家忍不住打趣他:“阿本子,少喝点酒,省下酒钱攒起来赶紧娶个媳妇哟!”阿本子不假思索地嗤之以鼻:“没媳妇怕什么,酒咕一瓶子,花生三、四颗,赛过老婆和孩子。”阿本子话音刚落,店铺里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就在村里传开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这个故事虽然有一些玩笑成分,却道出了人们对花生青睐有加的一面。
在我们莆仙沿海一代,还有一种流行了几千年的习俗与花生息息相关。这里的人家,哪一家有女儿出嫁时,父母都会在陪嫁的麻袋里,悄悄放上一些枣子、花生、桂圆和莲子,各取其中一字,寓意婚后早生贵子,婚姻美满。闹洞房时,新郎新娘也会拿出糖果、花生等,散发给或是前来看新娘、或是喝喜酒、或是来祝福的乡邻亲友,让大家分享喜悦,共襄吉祥。
小时候,闲暇时无所事事,就会缠着母亲讲故事、出谜语给我们猜。我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凭着聪明好学,懂得很多民间谚语、谜语。至今还记得有一个谜语是“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谜底就是花生。小小的平常的花生,被村民们编成谜语,赋予它浓浓的文化底蕴,既启迪了智力,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花生是春天种子入土,夏季收获。每年一开春,村民们就赶紧开始春耕、翻地、修整、施肥、播种。花生种子一入土,从落地生根、发芽、抽绿到繁茂,经了几番风栉雨沐,花生就开花、结果、收获了。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它的花嫩黄色,花朵小巧雅致,像一只只栖息在绿叶间的黄色小蝴蝶,黄绿相间,煞是好看。“此独花自花而荚自荚,花在不生荚,荚不带花。”李氏之说,花生之奇,在于它打破了“凡草木之实,皆成于花”的陈规,在琳琅满目的植物王国中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许地山的《落花生》里,对花生的评价则不仅仅是味美、便宜、可榨油,还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们的殷殷期望:“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hellip;hellip;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望着车窗外那一畦畦郁郁葱葱的花生,再一次细细品读《落花生》,不禁对这些并不引人瞩目的平凡朴实的植物,更添敬慕之情。无论是水灵灵的水果,还是鲜嫩嫩的蔬菜,单从外表来看,土里土气、朴实无华、行事低调、深藏不露的花生,和它们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花生呢?它们并没自暴自弃,而是置身土壤之中,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吮各种养分来充实自己。虽然它其貌不扬,但它却把自己的美深深地蕴藏在心里,它心甘情愿、默默无语地奉献给别人的,是一颗颗饱满而又味道鲜美的红色“内心”。每一次回到故乡,环顾身边的乡亲们,他们布衣蔬食、清贫简朴,却心地善良、淳朴勤劳、坚韧乐观,年复一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忙乎,但他们从不抱怨,日复一日,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自己。
从小,我的农民妈妈就告诉我,要做一个诚实、善良、有用的人。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花生那样,让淳朴善良之美在纯洁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做一个有用的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