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此心安处是吾乡(上)
【发布日期:2016-12-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少敏

近日,一群在城市里歪腻久了的人、一群不安分的码字工作者,在城厢区文联的牵线搭桥下,终于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出游机会——华亭镇走马亭等村采风。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结交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尤为可贵。采风团成员们亦师亦友,一路前行,一路成长,一路收获。不必轻信人言的好与不好,也无须纠结于位置的高与不高,更不要感叹人世虚妄与生命无常。最重要的是,珍惜所有,此心安处,步步美景,处处灵山。走马看走马亭,就是这样快乐出发!
人总是这样,要去一个熟悉的地方,心中难免回忆翻腾。上世纪90年代,老家园头初中兼并邻村的几所学校,于是我才有好多走马亭同学。“走去清云山偷摘橄榄、杨桃、油柑hellip;hellip;”学友常常“引贼入室”。我们便三五成群的,趁着午间大人不多,偷偷攀上树摘果子解馋。有的树高攀不上,我们就去寻几颗石头子儿往树上砸,总也能如愿以“尝”。但往往没嚼上两口,都纷纷吐掉,青果子无辜而尴尬地被遗弃在树下。走马亭还有一个耕我少年心的女生hellip;hellip;我极力回忆着。
“快看、快看,这里的壁画好漂亮!”同车文友的喊声打断我的思绪。我顺着车窗外,只见道路两边院墙深灰的勒脚、雪白的墙壁、五彩的画面、暖暖的文字hellip;hellip;在路拐弯处,有几个绘画师傅正聚精会神描绘着还没完成的“文化长廊”,俨然这里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走马亭我熟,但不懂。在村部与走马亭乡老座谈后才得知。
走马亭古时名为小罗境,至明朝方更名为走马亭,古时小罗境隶属福建省兴化府永嘉乡文赋里管辖。东与西湖村和柳园村毗邻,西与涧口村和油潭村接壤,南面兰溪,北靠青山。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全村632户,总人口2793人。据传,元朝时一御史葬于该村清云山麓,并建有三座亭守墓,一座在云岭口,一座在旧小学旁前,一座在下斜的下路店。每日,守墓人骑马闲游于三亭之间。明朝初年,有一知府上任路过小罗境时,问随从,今至何地界?随从看见有一人在亭边走马,就说今至走马亭地界。骑马人顿觉“走马亭”比“小罗境”好听,于是小罗境就改名为走马亭。现在青云山下仍留下(官墓里)和(龙宫)的旧址和名称。(注:在仙游县的仙溪有一村名走马,是因为骑马人经常到此地后返回,也没有亭,故名走马,这是走马亭村名的最好佐证。)
在座谈会上,我还听到另一个版本:相传,明朝有个大帅曾在这里跑马练兵,休整部队,接应戚继光一同抗倭,古代“走”即是跑的意思,所以走马亭就是“跑马亭”的意思。
关于走马亭名字的美丽传说,当地老人议论纷纷,一时半会也讲不完。此时,我不禁遥想村子的前世前生,猜测着村子很久很久以前的模样。真的有那哒哒的马蹄声响彻村庄么?与那博得美人嫣然一笑的“一骑红尘”可有关系?那骑马的人儿可曾掬起木兰溪水洗去疲惫与尘埃?又或者,那某个高中后的得意书生曾在村庄歇脚?而那马儿,该是白马还是枣红马?亭子呢?会是几个角的好呢?那亭子里的人儿和柳树下、涧口的人儿可曾彼此张望?总该有些或美丽或忧伤的故事吧?村子静默,时光却繁衍不息,一千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过去了,马儿和马儿掀起的仆仆风尘都淡去了,只为村庄留下可爱的名字和不同版本的传说世代流传。
在走马亭不得不提一下曾经引以为豪的橄榄。赵长威老人跟我们绘声绘色——
该村的橄榄名压群芳,那是因为在明朝时正德皇帝游江南时,经过此处,在橄榄树下的大石头上休息,信手摘了一枚橄榄,吃后有感,随口说此果的肉若为乌肉更佳,此后这枝丛的橄榄肉就变成乌肉质了。整棵都是白肉质的橄榄,唯有皇帝尝过的这一枝丛的橄榄是乌肉质的,这一消息顿时传遍四面八方。更妙的是,这一枝丛的橄榄不只是肉质变黑,在味道和口感上都与众不同。但更奇的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培植不出同样的品种。
不单是乌肉橄榄,该村其他品种的橄榄也是很闻名的。据说,只要随便吃上一粒走马亭橄榄,同在一间屋里的人,都会闻到橄榄的香味。吃过该村橄榄的人几乎都会认为:口感特别好,气味特别芬香,食后回味无穷。
但是,如今“龙颜大悦”的橄榄树早已消失,其他橄榄树也快要灭绝了!村里的橄榄不但产量逐年减少,而且果子品相也渐渐发生着变化,不似过去那样鲜绿干净,表面带斑的越来越多,最糟糕的是老树大多死去,而新树却几乎没有,赵长威老人的脸色越说越沉重。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