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读瓷
【发布日期:2016-07-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谷忠

书是读不完的。在福建德化,瓷也是读不完的。
瓷何以用读呢?这是因为在我看来,瓷的诞生过程,完全是一次艺术创造的过程。尤其在德化,优质的陶瓷原材料是大自然赐给德化最珍贵的原生态物质,但如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单有丰富的瓷土原料,没有良好的开发、加工、利用,就不能昭显原材料的质地美,从而成为优秀作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代代德化能工巧匠的不断探索和实验,没有创造者自觉的文化积累和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就不可能产生出质地优美、风格独特的陶瓷产品,从而使德化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产区。因此,面对德化如阳光一样灿烂与绚丽的瓷器,我只有用读的姿势,才能表达内心的激动和遐想,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以静思,以感悟,去领略德化瓷器独特的韵味。
诚如世人所知,德化作陶制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烧造印纹陶器。到明、清两代,瓷器大量流传欧洲,许多瓷器作品在海外被视为珍宝。更值得自豪的是,以青白瓷为代表的德化瓷器,在历史上曾是多么有力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德化陶瓷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如此强盛的艺术生机,怎能不教来这里的世人心揣敬意、虔诚细读呢?
然而读瓷,又该如何读起?
迄今为止,在德化,已发现的古窑址有二百七十多处,倘要一一尝读,大概无人能及。事实上,德化有多少古瓷今瓷遍布世界,其间又有谁能数得过来?单说作陶瓷名人,在“瓷圣”何朝宗之前,即唐时德化,就出过许多陶瓷名家,新中国成立至今,瓷雕艺术家的名字,更像星星一样闪烁在陶瓷史上,可谓名瓷名家,层出不穷,使人感到钟灵毓秀的德化,特别地魅力天成,特别地引人入胜。
由此看来,在德化读瓷,心不能太大,更不能太贪,需沿着作陶制瓷的历史发展的节奏,把握一个经脉,细细探源,深深体会,徐徐吐纳,久久体味,或许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当然,不同的人,自会读出不同的感觉和韵味。有的人从中读出德化水的灵秀,有的人从中读出土的本真,有的人从中读出火的明艳,有的人从中读出美的质感。还有的人,如当地的一位文化人,读瓷追溯,迷上了家乡瓷窑废墟的残片,从残片读出瓷的柔性、宁静、从容、洁净、坚贞,即使破碎也棱角分明,从而找到了“以瓷为魂”的精神启示hellip;hellip;读瓷读出这些感觉,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德化陶瓷的神奇独特和精美绝伦。
今年暮春,我再次来到德化,在当地陶瓷博物馆,浏览德化陶瓷的创业史、发展史,以及一件件光彩熠耀的艺术珍品,同时走访了几家崛起腾飞的陶瓷企业,仿佛感觉自己正打开德化陶瓷这一本博大精深的大书,隔着重重岁月,一页页凝眸那些经历、那些传奇、那些智慧,其低回婉转,如诉如歌。我当时就感觉,眼睛已不够用了,只能用心去感受那多彩多姿的历史和世界,感受陶瓷那些美好的色泽,感受那些蕴含于其中的情感,甚至蕴含于其中的魂魄,并为之发出赞叹。
瓷确是可读的。尤其是德化瓷,细读时常常会感受一种历史和现实的交替,一种深刻的人生认知。之前,我有幸读过德化历史上一些陶瓷大师的传世之作,如今,又读到当代德化陶瓷工艺大师的诸多至精至美的作品。我感觉,这些作品,不管是采用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或是采用玉红瓷、宝石黄、中华红,个个单纯素洁,极具腴润、典雅之美,特别是在造型样式、装饰图案、工艺技法等诸多方面,都显示了自身的显著特点,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凸现了经典作品的风范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传承精神。
都说瓷器宜作生活用品,但当这些用品加强了表现力和独特形式感,便可能上升为作品。当作品以多种的形式和手法进行大胆尝试与发展后,便可能上升为精品,从而展示制作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智慧。面对这样的作品,我感觉读到的是一种缘分,读时会情不自禁地接受作品对我的一种缓缓的浸润。如实说,我对瓷器的认识是极肤浅的,更写不出对瓷器类似“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形象化的文辞。我只是在读瓷的过程中,怀着对制作人的劳动的敬意,以及对他们睿智的一种认知,静静享受这一种艺术带给我的乐趣。当然,在读瓷的过程中我会有所想象,诸如读古瓷片,我会想象千百年前会有什么样的手抚摸过它们,在经历了风蚀土蚀的千百年后,如今它们面对我的时候,它们的内部是否还有当年的余温和激情?又如我读当代陶瓷精品中的瓶、炉、杯、盘及花、鸟、虫、鱼的时候,我会摆脱客观的形态,而是通过主体性的感受来静享作品传达出的美感,并享受作品给予我的一种明澈而单纯的心境。在细读它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德化历代陶工的心血和智慧,看到了德化人在改革开放中勇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那时,我的心中便会有古老和现代的音乐零散却又和谐地响起,承载着阳光和鲜花,泅渡时间的长河hellip;hellip;我甚至还发现,在我读瓷的许多瞬间,瓷也无限度地释放自身能量,使我温暖,使我激动,使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赞美它们。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时,我刻意翻开刚得到的一本《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粗粗一看,竟是包括德化窑考古与研究、收藏与鉴赏以及德化窑雕塑艺术等专题研究论文,内容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专家读瓷,火眼金睛,一语中的,精当独到,想到自己这样自私自恋地读瓷,心里忽有些不安。不过回头一看,又觉得在德化读瓷而“自说自话”,也不失为一种真实的流露,而充盈着的这种发自内心的读瓷感受,盖源于一个外地人对德化瓷器的喜爱和粗浅的认识。
德化德化,“化瓷为德,化德为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