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春之声(下)
【发布日期:2016-03-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蔡润


春之声,民之声。“关心民瘼,竭力抚循,亲民之道。”大宋“庆历名臣”蔡襄便是体察民情、爱民、惠民的典范。蔡襄,一代廉吏,37载坎坷官宦生涯,后世评价极高,“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洛阳桥),它被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它的建成,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蔡襄曾组织人马,从福州始沿途栽植松树至泉州、漳州,计长700里。它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客商在炎日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曝晒之苦。它成为洛阳桥的配套工程,此即《宋史》本传所说的“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一事。近一千年前的蔡襄已能注意到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水土,确是高人一等。时人为此作诗赞之:“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蔡襄在泉州积极组织群众抗旱,兴修水利,生产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嘉祐三年(1058),适泉州一地春夏之交久旱不雨,他特地三次带领官员到泉州飞阳庙祈雨,自责干旱不稔,是“郡守不德之故”。还写下《乞雨题西方院(有序)》:“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他是以此举来劝告各僚属要关心民瘼,组织农民抗旱自救。不久恰好天降大雨,旱情解除,岁以大稔,王十朋因此赞他“爱民心有彼苍知”。“民惟邦本”、“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hellip;hellip;倾听百姓呼声,为百姓鼓与呼,为民造福,立不朽之功勋,百姓会永远感念之。

春之声,游子的心声。每一种事物的发端都不会没来由,事物之间总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木兰溪,用美丽的木兰花命名所有莆田人的母亲河,主流衍生出无数的支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的兴化儿女。浩瀚的木兰溪水面高涨春潮涌动,她从壶公山山麓蜿蜒而过,几多迂回,溪流一路凯歌,在春天的序曲里,母亲河木兰溪谱进一个响亮而又强劲的音符;她从春的入口,流向茫茫大海,去寻找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所有生命的规律。一种恢宏、博大的画面层层交错着、堆叠着,由此我联想到了生生不息的莆阳大河之脉、文化之脉、精神之脉。浩瀚的木兰溪寄托了我太多的情感,她日夜奔涌着,澎湃着我的乡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故乡都是梦的起点,不是吗?

春,一年之始也。人生因有了春天而充满希望。喜春固然重要,惜春更是生命的一种执着追求。
春之声,是一种芬芳。莆阳大地上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是乡土的气息,这片厚实而温润的土地上孕育着蓬勃之精神。
春之声,是一种喜悦。草木既发,乡野含绿,惠风和畅,生命在怒放,声嘶力竭。两行滚烫的泪水,那是激动的泪花,喜悦的泪花。
春之声,是一种性情。其和鸣也铿锵,依稀玉振金声。发乎万灵,如达人舒卷,见怀见性,君子行藏,至朴至诚。
春之声,是一种情怀。春暖花开,背起行囊,装满春梦远足。从咫尺到天涯,在春光无垠的灿烂中,还原一颗草木之心。
春之声,是一种律动。春潮律动,热血沸腾,不朽的信念逐渐繁盛成漫天飞舞的种子。
春之声,是一种力量。力量的凝聚,生命的炽热,动力的源泉。立其志,正其心,皓其身!
春之声,是一种精神。在那无垠的田野上,铆足劲儿,向上向上再向上,更挺拔,更有精气神!
春之声,是一种宣言。跃动团团炽热的火焰,铺开个个盛大的场面。坚实的足音,那是春天矫健的步伐,振臂呐喊,那是春天铿锵的宣言。社鼓喧天,从广袤的莆田地平线出发,在稼穑的泥土里,扦插起程的誓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