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走三桥
【发布日期:2015-11-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子墨

水乡无桥,犹如书店之无书,那是无法想象的。桥,乃是水乡故事不可或缺的情节。
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古镇同里,面积62平方公里,纵横之河15条,石桥多达49座。那一座座古桥,胜似一本本耐读的书。
最耐读的要数位于镇中心的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古朴典雅,玲珑得像对襟布衣上的老式布纽。三桥间距约40米,其中两桥在一条河上,一桥在两河交汇处,三足鼎立,相得益彰。数百年来,镇上居民婚宴喜事、生日庆贺、婴儿满月,都要“走三桥”。众生之心愿,不难从桥名上破译。
那是一份寄托、一片情思、一种感觉。相信走在三桥上的时候,人们的心情都会因虔诚专注而平静,平静得像“悬禅堂”。因为,每桥毕竟小且短,十几步便可走完,来不及有翻江倒海的思绪。至于曳尾泥涂、心事重重之徒,是不会也不敢造次前来接受洗礼的。无心或心虚。
石桥却是不虚的。它实实在在,默默无言,历史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既承载物质的,也承载精神的,于是越发耐读。
关于桥的比喻多种多样。有人喻为“饮虹”,有人比作“浮鼋”,我的一位农村诗人朋友则将水乡小桥说成“水牛背”。这些由联想赋予的形象都不差,我却唯独欣赏“水牛背”。水牛和父老乡亲一样善良可敬。小时候,我曾骑在水牛背上过河,后来在我过河的地方造起了一座桥,状如水牛拉犁时的弓背,印象特别深。几十年过去了,每每走在水乡的石桥上,免不了想起水牛及其背来。我对同里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也作如是观,倍感亲切。
到同里那天,适逢春雨潇潇。“走三桥”的人络绎不绝,五颜六色的伞连成了一条彩带。有佩戴胸花的新郎新娘,有白发苍苍的拄杖长者,也有怀抱幼儿的红颜少妇。伞花娇艳目不暇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好一幅盛世怡乐图!夹在其间的几个老外,先是五里雾中,经翻译解说才幡然大悟,走过了一趟,再打头重来一遍。人心皆同,犹如爱美,老外也想图个吉祥如意。我武断地说一句,特地前来“走三桥”的人,不管其地位如何、钱财多少,此时此刻,一律平民心态。
由同里三桥想起浙江富阳境内孙权家乡的一座桥。那桥大小和这三座桥不相上下,美则不如,名曰“太婆桥”。当地结婚的人,一定要从“太婆桥”上走过,否则,乡人将不承认他们已经完婚。好厉害!竟然无视婚姻法。其实不能这么说,那也是乡规民俗,古而不老,无形的约束,希望锁定纯情。城里人满不在乎的,可敬而不可从,当地乡人却乐此不疲,很当回事。曾经走过,无怨无悔。
也巧,当时我在同里正赶上“当代中国电影创作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与会者中有好几位我国电影界的著名导演,会后他们也都欣欣然走了三桥。我想他们不会无动于衷的,说不定哪一天会把同里三桥搬上银幕呢。那将是道地的乡土气息,正宗的人情味儿。
“水乡同里五湖抱,南北东西处处桥。”水柔人亦柔,桥美人更美。走过三桥回头望,乃声中雨潇潇。春深似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