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珠莉
我对流言蜚语的憎恶是从十几岁开始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无端生出来的飞短流长,简直让受害者伤透了心,而那些病菌一样的玩意儿并无白纸黑字,无聊是流言蜚语的沃壤,只要有合适的温度、空气和水分,口口相传,它们就会遍地生根,而且生命力极强。
母亲是个善良且通情达理的女人,她不喜欢说别人的闲话,更不会从日常的鸡毛蒜皮中杜撰出什么。听长辈们说,母亲嫁给父亲的那一年,常为一些听来的风言风语泪湿枕巾,究其内容也无非是情感生活的余边角料。我劝母亲说:“为这些事生气不值得。”母亲答道:“箭能伤人,拔掉箭,肉里还留有洞哩,更何况是心?”是啊,恶语伤人六月寒哪。
言为心声,所说即所想。在我读大三的那年,已经有好多同学在外面租了房子,过起了“隐居”生活,我们这些圈外人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和我们一样进来的人会这么快被同化,难道真的是自身的荷尔蒙增长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记得某同学每次跟我们聊天时,总是三句不离她男友,若细问,她又紧张地含糊其辞,我们只好假装看书,把自己当成实心萝卜,从而取得心理平衡。
流言往往是在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下衍生的,流言是狗皮膏药,满大街到处都是它的花边广告。流言是自私的,只顾从一个角度出发。流言是从牙齿缝里钻出来的,口口相传,杀伤力极强hellip;hellip;但流言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流言的克星是客观、透明、公正,所以流言再厉害也无非是对某人或某事狭隘的评价。
也许就在某个暖洋洋的冬日,墙根下姨娘婶子们的叽叽咕咕,就是关于你我的流言蜚语,殊不知,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氛围,正是酝酿流言的温床。而现在我才知道,只要你觉得正确的事情,对于身边窥探欲极强的人,没必要卖力去理解,更没必要过分掩饰,自自然然便好。其实,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样子。
古代有个成语叫“隔墙有耳”。说人长短,大概算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了,我们身后似乎始终有双窥视的眼睛,我们很多时候在别人的生活里迷失了自己。通过观察,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太多外人看不懂的猫腻与隔膜,需要猜心思,需要不断地解释和填充,过度地交流不但不能增加理解,反而会更加疏离,而我寻找的不过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宁静与智慧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