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
前些日,公司开总结大会,会议结束后同样也是一位高层的同事比较郁闷,说如今的一些年轻的中层领导太不懂得感恩。
其实我明白她话中的含义,那是因为很多现在的中层领导都曾经是她手下,她曾经为他们的成长或者部门帮助过很多,但是今天的发言竟然连她提都没提,因此她感觉不到这些中层们一丁点的感激之情。
我就笑了笑,可能是她过于敏感了。
但是放开来看,如今的年轻一代,感恩心的确“大不如前”了!
人不懂感恩,有很多原因,譬如社会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缺、家庭里父母的言传身教、个人的学识修养hellip;hellip;
当然要改变现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但是如果就此一直纠结郁闷也不是办法。那么接下来我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心态。
近日收到手机彩信,漫画国学,其中一个典故是:行善化劫。大致内容是有个老道士告诉兄弟二人说四年后他们会有一次大的劫难,让他们行善积德,这样可以化去此劫。
于是兄弟俩便分头四处积德行善,送粮食给邻居,给将要坍塌的桥进行巩固,路遇要饭的就去施舍hellip;hellip;
四年后,兄弟俩找到了大师,但是结果却不同:一个家里屋子坍塌,腿被砸残废,险些要了性命,一个却安然无恙。于是遭难的一个就质问老道士:我几年行善,不辍一日,为何仍遭此劫难?
大师不语,转身问另外一个。
另外一个兄弟则说:我行善久了,竟然忘了化劫的事了hellip;hellip;
于是大师捋了捋长胡须,阖眼立掌念到:为化劫而行善,不是全善,为行善而忘劫乃为大善啊!
我们助人也好,行善也好,如果总是想着回报,那么就显得“目的不纯”,带着功利性了。
所以说,我们之所以对现在的一些人不懂感恩现象耿耿于怀,往往是因为我们心不够大。我们帮助了别人,而他们没有对我们施恩,我们就生气了,但从更高意义上来讲,我们施恩应不图回报,这样的施恩才是真正的“施”,否则我们帮助别人就变得有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大善无求”的心境。
大善无求,就是我决定帮你的时候是无所求的,相反,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就希望他回报,往往会令我们失望和纠结。
前一段时间,爱人的一位妹妹和妹夫来我们居住的城市拍婚纱照,在我们家吃住了好几天,爱人每次都做好了丰盛的饭菜等他们回来。但是从第一天到这里,乃至他们出去游玩每次回来他们都空着手,连点水果都没买过。他们走后,爱人大为光火,说他们没心没肺,以后再来管都不管了。我就劝她,咱们要么不帮人家,帮人家就别想太多,而且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他们不是不懂得感恩,而是大脑里就没这根弦,这不是他们的错。
爱人这才稍微消了火。
常怀“大善无求”之心,我们就没了太多的奢求,也就“放下”了,一旦得到感恩和回报,反而会让我们惊喜。
我是个逢佛必拜、逢庙必进的一个人,每次仰望佛我最着迷的是他们的表情,那种俯视天下、无欲无求的微笑,阳光灿烂!站在他们面前就能感觉到世界无限美好,每次见到庙里的和尚、大师,我同样久久迷恋他们脸上那种祥和、松弛、安静的微笑。因为他们内心安静,只知道布施,而不求谁的回报。
大善无求,才能让我们更快乐。我可以帮你,但你记不记得,回不回报,感不感恩那是你的事,内心怎么想那是你的事!这样想着,我们的助人行为就会变得更单纯、更轻盈、更美好、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