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井冈翠绿
【发布日期:2013-12-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施金冷

井冈山不仅是中国红色圣地,同时又是一个绿色宝库,青翠、美丽而迷人。
登上井冈山,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不见一方红土,不见一块岩石,组成那翡翠般碧绿的是亭亭玉立的兰竹,潇洒迎风的香樟,庄严肃穆的水杉、苍松、翠柏,清香四溢的茶树hellip;hellip;五百里井冈,亘古连绵,苍茫林海,万峰竞秀,绿树成荫,绿得千姿百态,绿得生机盎然。当年,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时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山”的题词;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行走在群山峻岭之中,更觉井冈山是一座陶冶性情、洗涤灵魂,富含精神之气的伟山。
巍巍井冈山,莽莽苍苍、嵯峨挺拔、层峦叠嶂。1927年秋,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跟着毛委员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第二年,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南昌起义的部队在宁冈会师桥汇聚,从那一刻起,两位扭转乾坤的伟人巨手紧紧握着中国的命运。两双手一挥,一股革命洪流汹涌澎湃,井冈山便展开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当年,工农革命军举着锤子镰刀旗,在井冈山点燃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火种。任凭电闪雷鸣、腥风血雨,任凭黑云压城,八角楼的灯火不灭,五大哨口的篝火不熄,黄洋界的青松不倒,就连“芳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血腥屠杀也没有使井冈山屈服——在短短两年零四个月的浴血奋战中,井冈山牺牲的人数达4.8万之多。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大井的红墙不倒,茨坪的桂花依然香气袭人,黄洋界的红杜鹃如火如荼,映红了六盘山、太行山、沂蒙山、五指山直至天安门hellip;hellip;
在茅坪,发祥于此的毛泽东思想,犹暗夜中一支巨烛亮彻神州,我仿佛又看到了从八角楼上射出的灯光,毛委员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奋笔疾书《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鸿篇巨作,奠定了中国革命理论之基石。远眺绵亘数十公里的五指峰,气势磅礴,巍峨险峻,两边巨峰对峙,谷底“龙庆河”川流而过;峰脚下的峦湖,犹如一轮明月映照在茫茫云海之中;拇指峰和食指峰之间,一条落差约200米的瀑布,如同千尺素绢悬挂半空;飞瀑口后千余亩山地和整个五指峰上长满的各种杜鹃,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十多个品种,五颜六色,姹紫嫣红,各领风骚hellip;hellip;
茨坪西面的大井,是当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的第一个落脚点。在这里,毛泽东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组织发动武装,对地方武装王佐部队开展教育改造工作,最终使王佐率领地方武装参加工农革命军,从而壮大了革命队伍。大井有一处神奇的景点,那便是生长在毛泽东旧居后的两棵大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茶树。当时,毛泽东常在这两棵树下读书,思考问题,草拟作战计划。在敌人第三次“围剿”时,毛泽东旧居毁于战火之中,那两棵紧挨旧居的大树也奄奄一息。神奇的是,历经20多年风风雨雨,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两棵大树却奇迹般恢复了生机,而且越来越枝繁叶茂。
徜徉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处处可见当年红军战斗的足迹,处处都能与翠绿的森林零距离接触,处处都能欣赏如诗如画的人间美景,还能听到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春天旋律。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