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贤
自退休常住厦门后,我回家乡莆田少了;添了小孙子后,就更少了。即便返乡,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在壶兰大地上徜徉。2012年秋因参加一国际玉皇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莆田)之便,才又有了一次壶山兰水行。
壶山即壶公山的简称,海拔710.5米,耸立于荔城南面,兴化平原西侧。巍峨俊秀的壶公山是闽中地区的名山,“壶公致雨”乃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山上名胜古迹繁多,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不少名人高士都曾慕名而来。宋朱熹到此游览后,赞曰:“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此公”即壶公山。它与木兰溪并称“壶山兰水”,成为莆田的一种象征。研讨会就在壶山上的凌云殿旁的凌云宾馆召开。
1998年秋,我曾经因参加会议,在山上住了两个晚上。今日旧地重游,凌云殿扩建了,显得更加巍峨壮观。还开掘了人工湖,在斜阳的辉映下,碧波粼粼;新建了八仙亭,八座连绵相接的亭子中,分别屹立着八尊神采奕奕的仙人,他们是李铁拐、钟离权(即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在夕阳下各显神通。我不禁取出数码相机,又是拍照片,又是录像,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在会议的间隙,主人邀请我留字,盛情难却,我便为凌云殿题写一联“自古山高能致雨;而今殿大可凌云”以赠之。
当天下午,会议安排我们在凌云广场观摩玉皇祭典,一支150多人、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典队伍、从涵江铁灶应邀而来。他们按照各自扮演的角色化装,全是崭新的戏服,携带旗、幡、牌等等一应执事,金鼓齐鸣,和与会人员、四方信众,一起祭祀玉皇大帝,祈求他老人家保佑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万事如意。从凌云殿中的玉皇出殿接受祭拜,至四位女官轮流敬献鲜花、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至仙女敬献歌舞,至诸位天神参拜,至主祭人员宣读祭文,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焚烧祭文:焚烧天公金,直至玉皇进殿,都在司仪响亮的乡音导引下,在庄严而且热烈的十音八乐声中,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祭典盛大庄严,并且人人倾尽全力,是诸多祭典中最华丽的一笔,也是专家、学者们难得一见的宗教仪式、民俗活动。
第三天会议安排参观莆田石梯山梯云殿、仙游枫亭天中殿,两殿都在高山之中,石梯山尤为峻拔。车队在家乡的山林中盘旋而上,又盘旋而下,不时可见家乡的山山水水,我的心情十分怡悦,话语也远较平时为多。
在梯云殿,我为高大挺拔、雕刻精美的盘龙石柱惊叹,又与台湾来的萧道长一起,看到他以意念为人治病的全过程;时值仲秋,又去枫亭,我的思绪一直与“枫”分不开,我为北京黃叶村(曹雪芹著《红楼梦》处)题写的诗“补天遗石骨嶙峋,十载梦圆千古存。门巷薜萝今尚在,香山枫映黃叶村。”总在耳边震响,以至于为天中殿书联时就以“香山枫映黃叶村”为下联,对以上联“万寿塔连天中殿”,因万寿塔就在天中殿附近。在天中殿,萧道长为我的个性化明信片用毛笔签名,并且十分认真、细细致致地画上了平安符。
下午入住莆田金海湾酒店时,我刚好与土耳其留学生小邓同室。知道他们九位来自俄罗斯、德国、土耳其等等不同国家的嘉宾要去参观木兰陂时,我自荐要当他们的向导,主办方领导很高兴,因为在莆时我曾多次陪同省内外的客人前往。
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戴云山脉支脉的笔架山,流经莆田,迂回于兴化平原,这里是莆田水系最为发达、物产最为富饶、耕地最为集中、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在莆田市郊南门外约4公里的木兰山下,有一座北宋时建的集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这就是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木兰陂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