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叶
最近一段时间,我常在新开辟的宽阔北一环马路上碰到阿忠和他的老父亲肩挨着肩,慢条斯理地边聊天边散步。
这一幕最早是几年前在仙游二中大操场上看到的,那时我并不认识阿忠,每天晚饭后,总有一些厌弃街上嘈杂的健身者,溜进宽敞、安静、空气清新的校园,循着跑道一圈又一圈地疾走或漫步。夜色朦胧,大家也就无须去留意和辨认他人,省却了相互照面寒暄的麻烦,显得愈加自由。然而不久,我的注意力还是被一对特殊的搭档所吸引,他们一老一少,每天都十分准时地出现在操场上,俩人总是那么深情款款地时而喃喃絮语,时而颌首默契,偶尔还压着低低的笑声hellip;hellip;
好奇心促使我通过侧面了解到:俩人是父子,老者大概近古稀了吧,年轻人三十出头,叫阿忠。一下子,诧异、惊羡、感慨同时涌上心头,我开始对阿忠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因为,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在大街上、公园里看惯了的是挈妇将雏的男士,勾肩搭背的情侣,但你可曾看到过步调如此一致,感情如此融洽,如朋似友般地优游淡定于眼前熙熙攘攘人群中的父子吗?
此情此景,岂仅仅是传统孝道形式的外化与伦理的图解?
令我感佩的是:在工作之余,年轻人能够远离酒吧牌桌和社会应酬,主动陪侍在父亲身边,体贴老人,抚慰孤独,倾以真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每当与他们父子擦身而过时,我总免不了投以赞赏的目光。一样是在散步,但父子能长期结伴同行,就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这是大家对横亘在社会的代际鸿沟习以为常而反衬出“少见多怪”的“不一样”!
蓦地,我在阿忠与父亲从容、紧凑的脚步间看到双方个体生命的自我调整。无疑,只有并行,才有磨合;只有取长补短,才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愿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多一些这样的自我调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