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三)
【发布日期:2016-11-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协“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专题协商】报道之三

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各界声音

建设好食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市政协委员林岐桦说,我市食品加工产业2020年要达到千亿产值,这就需要有充足做优质的原料供应,虽然大部分原料要从国内外购进,但是我市也要发挥资源优势,重视特色产品基地建设,更好地带动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共享改革成果。
对如何建设好原料生产基地,林岐桦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种养殖基地,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我市现有种植面积60万亩,产量120万吨;水果53万亩,产量25万吨;水产品产量88万吨等。当前,要加强技术指导,对龙眼、枇杷、柚、荔枝、茶等进行品种改良,实施标准化生产,发展休闲农业等,确保产量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为食品产业提供充足的优质特色原料。
二要加快土地(海地)流转,提高土地(海地)利用率和产业率。当前,由于缺少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土地权属界限不清,群众盖房意愿强,不愿出租等原因,造成土地连片承包很难。全市现有耕地72万亩,才流转16万亩,占22.1%,加上大量劳力外出,耕地抛荒、搁荒不少,给我市宝贵的耕地资源造成很大浪费,建议制定土地流转激励办法,加大对抛荒督查力度,促进耕地有序流转。虽然我市的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大,但是目前由于受海域海上养殖证、使用证等制约,造成无公害海产品认证企业少。建议加快海域使用证确证、养殖证办证等工作,为食品产业提供高端原料生产基地。
三要技术指导需到位。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大都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要他们生产出高产、优质、安全的原料,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乡镇农技干部最贴近基层,是服务农业主力军。现实的状况是,全市各乡镇农技干部普遍在编不在岗,基本上没有专职农技干部,平均每个乡镇在岗的不到1个人,且都是快退休的老农技员。这是因为从1997年招聘一批农技干部后,近20年来,已没再进人,由此,乡镇农技干部出现断代现象。建议市里统一部署,由各乡镇根据各自生产需要,尽快报收专业对口的农技人员,为食品产业发展充实基层农技队伍,为农业“五新”推广、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注入新动力,为食品产业基地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四要加大扶持,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农业产值虽然占GDP比重小,但其社会效益是明显的。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目前农业生产已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上倾斜支技,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一是整合分散涉农惠农资金,加大财政有效投入,集中用于农业生产用电、农业保险、农业设施、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补助。比如,农业用电方面,目前农业生产基地用电按居民或工业用电计,成本很高,建议给予企业生产基地实际用电量费用50%补助,体现企业多生产、多贡献,政府就给予多补助;农业保障方面,我市受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果树特别是龙眼、枇杷受害严重,建议扩大保险覆盖面,将龙眼、枇杷等果树,设施农业、设施渔业等列入保险范围,市县(区)财政给予50%保费补助,以减少损失,利于灾后恢复生产。二是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配套设施用地需求。当前,农业基地最需要是配套冷库、仓库等设施,建议市里出台文件落实国土部[2014]127号《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细化方案,更好地为农业企业服务。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按需施教,见证补助,为食品加工产业的原料生产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转型升级

在市场和资源不断向品牌集中的趋势下,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对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侯志华就我市食品品牌发展之路提出五点建议:
以质量创品牌。质量是品牌基础,品牌是质量提升。食品加工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以质取胜。一是推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采取政府组织举办“企业管理研修班”,企业自行到一流院校、名企学习取经,协会邀请专业培训机构到企业轮训等方式,推动食品加工企业按照ISO9000等先进标准进行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二是督促企业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完善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为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夯实基础。三是健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红黑榜”制度,加大对违法、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引导企业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从产业规划、资源配置、招商引资等方面,打造莆田大力支持食品产业发展的地方名片。一是引导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如发展秀屿鲍鱼加工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产业链。二是市、县财政专门安排资金,成立产业扶持、技术创造、人才创业等基金,设立企业税收目标奖、品牌建设奖等多个奖项,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鼓励小微食品企业、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三是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环节,促进项目尽快建设投产。四是政府搭建政银企合作沟通平台,举办面向全国的大型招聘会,有效缓解和解决企业融资和用工难问题。
激发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贯彻落实《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品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商标信誉,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企业或机构给予政府奖励。二是推进标准化提升。支持我市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活动,对参与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经费补助。
推进品牌宣传营销。一是政府主导抱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展销会,积极培育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牌会展、特色会展,利用各种机会在全国大城市、互联网平台开展“莆田制造”系列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莆田食品企业的影响力和知晓率,充分展示莆田食品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实力。二是食品企业要积极通过广告、公关、促销、网站、培训等方式推广商标品牌影响力,引导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为品牌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建立商标品牌保护网络。工商部门要加强与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企业的沟通联系,联手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商标品牌侵权假冒行为,保障商标、品牌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侯志华最后说,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下,构建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商标品牌发展格局,不断培育和创新商标品牌,提高“莆田制造”美誉和竞争力,将成为助推莆田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部门回应

构筑食品知名品牌群组

近年来,市工商局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进一步推进商标发展战略实施,指导各产业、企业注册商标,大力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品牌,构筑知名品牌群组,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市拥有众多本土品牌,如“雪津”啤酒、“闽中”食品、“天喔”食品、“南日鲍”、“海帝”食品都是中国驰名商标,这些品牌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食品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带动食品产业提档升级。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2件,福建省著名商标259件,其中食品类驰名商标有8件(占25%),食品类福建省著名商标有67件(占25.8%),全市75件驰著名商标企业基本上都是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共106家,实现产值317.7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2.28%)。同时,品牌企业对经济波动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经济下行环境中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
我市食品行业品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牌基础发展脆弱,抗风险能力低,核心竞争力不高;商标品牌广告宣传意识比较缺乏,政府部门引导推动力度有待加强,发挥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不够。
当前正值我市产业转型期,要深刻认识商标品牌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研究推进商标战略服务经济发展实施,抓住时机,推进食品产业品牌创新升级。
调整和充实鼓励保障政策。一要强化现金奖励、经费补助、税收优惠、出口信用保险等政府政策导向和效应,营造创牌氛围。二要积极利用政府公共资源,加大企业品牌宣传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宣传成本。南日鲍鱼、度尾文旦柚、兴化桂圆、兴化米粉等都是我市独有的人文和特产资源,我市的驰著名商标品牌企业也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这些特色品牌资源对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竞争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市政府牵头,组织经贸、工商、知识产权、广电中心等部门,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帮助我市食品行业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免费在相关媒体进行品牌宣传。
全面建设品牌发展四大平台。一是品牌创新平台。二是人才培养平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