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
莆田: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七)
【发布日期:2016-02-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协“提高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专题协商】报道之七

莆田: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

●各界声音

林玉霖: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建设

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和医疗与养老脱节等,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林玉霖代表课题调研组中“医养结合”小组,就推进我市“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了发言。
“医养护一体化”是一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集医疗、护理、养老、养生为一体,整合与其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医养结合”的创新型养老模式,它覆盖了老年人生命周期的完整系统,与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提出的“健康老龄化”发展战略相吻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效方式。
林玉霖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特点进行了分析:一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二是老年人高龄化趋势明显。三是城乡老龄化程度明显倒置。四是家庭户型趋向小型化。
林玉霖说,全市现有养老机构中,只有公办的社会福利中心、军休所和光荣院等7家设置了简便的医务室,具备对老年人进行简单的康复护理能力。而大多数养老机构未设立医疗机构。所有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偏重于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慢性病康复和精神慰藉等健康服务能力相对有限。他认为,当前,我市医养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健康养老规划滞后。在体系规划方面,由于市政府尚未根据老年人口动态变化规律,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医养结合机构的布局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县区公办和民营养老机构分布不合理,城乡养老资源配置比例严重失调。
二是机构养老功能错位。我市现行的养老体系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依据该功能定位,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低、中龄老年人应该选择居家的社区养老为主,而养老机构接收的应该以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中、高龄老年人为主,医养护结合机构则以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主。但目前养老机构接收的大多是生活能够自理的健康老年人,而真正需要入住的半失能、失能老人反而住不进去。这种养老功能错位,不仅造成各种养老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出现健康老年人因嫌入住贵而不愿入住,造成入住率低下。
三是医养资源无法融合。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计部门管理,医保机构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多部门分开管理体制使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造成医院不能养老、养老机构没有医生的被动局面。这也是多数养老机构无法向健康养老升级,也无法接收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入住的主要原因。
四是公办民办待遇不同。当前养老政策是围绕保障性社会养老制定的,主要解决社会上的五保户、孤寡失能者、智障者等少数特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结果造成大众对养老产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养老产业和养老福利事业混为一谈。机构养老的现状是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养老院住不起。因公办养老机构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可以低价保本或由财政贴钱作为福利性质经营,不存在经营压力,收费相对比较便宜。而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自筹,必须市场化运作,运行成本高,结果收费较高而利润很薄,甚至亏本。
五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训练不足及缺少护理老年人工作经验等问题。其结果导致现有的养老服务水平不高、服务领域不宽,只能停留在对老年人的起居与照料层面,基本无法开展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专业的服务。
六是缺乏行业规范标准。由于政府未制定健康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也未建立系统的评估监督体系,使养老监管处于无依据状态,直接制约了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造福莆田40多万老年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医养护一体化”的优势在于能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很好地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医疗机构不能养老问题,实现老年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多方共赢。我市要积极探索和建立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社会、家庭及个人参与的全民行动,切实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未完待续)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