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 
莆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八)
【发布日期:2016-01-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协“加快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报道之八

莆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

●部门回应

市财政局:多种渠道融资办学

林爱华发言

近年来,市财政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极大促进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据统计, 2014年市本级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11781万元,比2013年的10162万元增加1619万元,增长15.93%。若按同期学生数2014年6199人、2013年7259人测算,市本级财政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2014年为19005元、2013年为13999元,增长35.76%。
市财政局副局长林爱华介绍了该局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
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高职教育院校,市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其支持力度。
一是预算内生均拨款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财政对湄职院生均拨款水平从2012年的6520元/生·年逐年提高到2014年的8370元/生·年(其中:市本级财政对其生均拨款水平从2012年的每生每年4370元逐年提高到2015年6000元),不仅符合市政府莆政综〔2013〕6号要求的市本级财政对湄职院的生均拨款2015年达到6000元的要求,也超过省政府闽政办〔2012〕 185号提出的2015年“一般高职院校原则上生均拨款水平达到6000元”的要求(省政府要求的生均拨款统计口径是含省、市财政拨款的)。
另外,对湄职院的教育收费等财政专户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予以全额核拨,其中:2014年为2982万元,2015年预计为388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建设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二是支持湄职院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近年来,该局共拨付7260万元,支持湄职院实训基地等示范性专业建设、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三是提高该院绩效工资额度。为了激发高职院校教职工的积极性,该局按该院实有教职工安排绩效工资外,还结合该院在职教职工在校内兼职兼课的实际情况,按缺编人数增加其绩效工资额度,增加的额度按缺编人数和实有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测算。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为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培养适应我市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市财政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是保障中职学校办学经费。我市将中职学校教职工工资及住房公积金等改革性补贴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按省定标准拨付中职学校免学费。另外还按在职教职工每人每年980元的标准安排学校其他公用经费,确保办学正常运转。
二是支持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等建设。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职学校实训设施、设备等建设。2014年市财政共拨付中职实训基地等建设资金425万元,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1033万元。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收费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全额核拨给学校,支持学校建设。
三是提升师资水平。市财政每年都按市直中职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学校教职工继续教育经费,同时还安排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提升我市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技竞赛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2014年市级财政从市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职业技能竞赛和青年就业技能培训补助58万元。
积极落实教育费附加政策
市财政局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每年都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用于改善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教育实训设施、设备建设等。同时积极督促县区财政按规定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
逐步建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一是对就读高职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贫困生2500元/生·年、特困生4000元/生·年的标准发放助学金。同时还实施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金政策和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等。
二是对就读中职学校的全日制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1500元/生·年的标准发放助学金。
筹集资金支持职业院校迁建
2015年市本级财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湄职院搬迁经费2亿元、莆田职校迁建经费2000万元。
林爱华说,虽然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加大,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一些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为此,林爱华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将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也将继续督促县区财政落实职业教育各项投入政策,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二是建立多渠道办学投入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教育资本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参与办学,实现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职业教育要走开放式的道路,主动与企业和社会“联姻”,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不断完善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等制度,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过程。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实现“双赢”,为我市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
四是整合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发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作用,对一些办学规模小、条件差、学生数少的学校进行整合,本着“面向区域、资源共享、办出特色、突出发展”的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提高有效资源使用效益。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