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
施清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发布日期:2015-03-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标志。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路。今年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施清芳代表市民盟所作的题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发言。他指出,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也存在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足、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施清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化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保证我市基础教育持续领先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施清芳委员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力量。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我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实验建设,对教育城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校安工程攻坚战、标准化学校翻身仗后,我市城乡中小学校舍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但是,在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优质教学资源上,城乡差距还很大。教育信息化可以将名师名校的教学、优质教育资源便捷高效地导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帮助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让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和孩子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对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淘课”、“晒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的中小学还固守黑板、粉笔和纸质教案,若干年后,我市基础教育将会被信息技术时代淘汰,远远落后于先进地区。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更需要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教育行业点多面广线长,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3万多名教师、56万名学生,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对每所学校的办学、每个教师的教学,管理部门很难进行准确的研判、评价、反馈和矫正。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构建学籍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过程监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教育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实现扁平化、科学化、精确化管理,进而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施清芳委员在深入调研后发现,虽然我市教育信息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足。与学校其他设施设备的建设不同,教育信息化更强调城乡学校同时同步建设,只有在各学校、各班级信息化设备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来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路网”。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教育信息化又面临日常维护、更新换代、资源库建设的问题,更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目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主要是从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中支出,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就需要挤占学校其他的教育专项经费,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教育信息化根本不可能实现。
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市各相关部门都成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或网络管理机构,如市政府成立数字办、许多部门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信息化推进工作,省教育厅也成立福建省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管理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据了解,我市中小学基本都配备了专门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但是,在市、县区教育部门,却没有设立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仅由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中的少数电教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无法承担教育系统庞大的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工作任务,造成教育信息化推进困难。
教师观念落后,能力不够。校长和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应用者和推动者,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但是,我市有些农村学校领导的观念落后,认为信息化就是教打字,学上网,顶多是帮助课堂演示,可有可无。有的教师凭老经验教学,对信息化带来的教学变革估计不足,认为信息化只是锦上添花的教学手段。不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一些老教师对信息化设备害怕用、不会用、用不好,存在种种畏难情绪。
为此,施清芳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度。教育信息化是事关广大中小学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市、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莆田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础,教育、发改、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牵头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统筹做好这项工作。市政府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十三五”规划、“数字莆田”的整体战略,加大支持力度,加以重点推进。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指导实施好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构。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市、县区要在教育部门设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发挥其统筹、协调、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够在较高起点上健康有序开展。
各级财政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长效机制。市、县区财政要重视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长效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财政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整体推进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树立城乡学校一盘棋的观念,把城乡所有学校接入宽带的“校校通”、城乡所有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班通”、城乡所有教师开通“个人空间”的“人人通”作为财政投入重点,确保城乡学校同时同步实现信息化,以此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切实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教育部门要及早开展校长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列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规划,让他们更新观念,认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互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变革,让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教育信息化设备,推动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优质资源导入所有学校,教好学生。 (时报记者)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