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全面实施校安工程,提高农村学校的生均经费,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面对喜人的成绩,还应该看到,我市的城乡教育仍有很大的差距,教育公平问题还需逐步解决。市政协常委刘汉清说,受我市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我市城乡居民之间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教学机会享有、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城区也因城市化步伐加大,人口剧增,教育配套设施没有跟上,造成新居民户子女、农民工及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刘汉清认为,加快城市教育建设,努力优化教育资源,解决城区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他建议:重视旧城改造过程中学校扩建扩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平地起,旧貌换新颜。但学校数量及占地面积几乎没有增长,甚至萎缩了。如市区原来的6所小学,随着旧城改造的进展,原长寿小学撤掉了,文献小学也改制了,只剩下4所小学,占地且面积没有增加却要承担着比改革开放前数倍增长的人口的就学问题。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视旧城改造过程中学校舍扩建扩容的问题,要按改造时建筑面积扩大的比例,相应扩大学校占地和建筑面积,以解决人口增长后适龄儿童就学问题。而大的片区的改造,如文献步行街、龙德井片区、八十亩片区,要配套新建幼儿园、小学以解决今后大量增长的适龄儿童入学问题。
重视新开发区学校配套建设。1983年建市的莆田,建城区也从最初的4.73平方公里,扩大到“十一五”末的53.04平方公里,是建市之初的11倍多,新建住宅数千万平方米,但原规划配套的小学、初中几乎都没有落实,导致新开发区居民子女就学十分困难。这些新居民户子女无论往城区学校挤,还是往城厢结合部的学校跑,都很困难。如今城区学校连郊区的小学、初中都爆满,大班额十分严重。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尽快重新规划中心城区和新开发区普通中小学校布局的专项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凡是规划的学校用地,不准随意变更,更不得随意占用进行商业开发。城市小区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其次建议市政府明确政策措施,严禁部门和开发商以任何理由侵占教育建设用地。在推进新开发区学校配套建设的过程中,要解决好事权和财权关系问题,明确建设责任,落实投入主体。要注意解决好新开发区学校与城区学校发展不协调问题,加大对新开发区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
实施城区学校集团化管理。针对城区学校、新区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建议优先在城区实施并推广教育集团化工作。将城区名校资源与新片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结合,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集团管理模式。通过选拔校长、教师、共同教研等软件输入的方式,通过统一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测评价;通过集团内学校强弱帮扶、“扬峰填谷”的实施计划,有效整合集团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帮助集团内薄弱校尽快提高水平。并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一套学校集团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最初的捆绑式发展,到输入式借力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发展,各有特色,从而带动集团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进而改善当前城区学校日益突显的 “择校”问题,疏散生源,解决大班额问题。
鼓励和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学校对于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增强教育活力,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提出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我市政府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的若干意见》(莆政综[2005]74号)文件,且明确规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学校”。建议按照相关精神,借鉴一些地区的有效实践,联系全市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全市,采取有效措施,真正落实有关规定,积极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体制设置上,应着力破除公、民二元结构,让服务教育事业的公立、民办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营造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我市的教育事业,以弥补城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