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郑育俊
我市列入饮用水源保护范围的各个乡镇村(居)均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惠及全市300多万人口,已实现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全覆盖,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各个乡镇主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清运”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每个乡镇都配备一部垃圾运输车;各行政村按照每10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抓好村主干道及公共场所的日常保洁,按照每个自然村或每千人不少于一池的标准建设垃圾池。各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实行垃圾袋装或桶装并就近投放到垃圾池。
市城管局局长卓继祖说,为了改善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避免二次环境污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的焚烧炉现已责令停止运行。投入170多万元购买8吨后装式垃圾压缩运输车分配给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日常所产生的垃圾统一清运到寨岭垃圾处理场和圣元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各村均能按照每千人建一个垃圾池、每户备有垃圾收集容器、一个保洁员一部人力车的要求配备相关设施,做到农村垃圾定时收集、定时存放、定时清运。各村按每1000人配一个保洁员的标准建立起村保洁队伍。同时,加强巡查监管,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设宣传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垃圾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良好格局,也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自觉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
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量大、面广,要建立并落实清扫保洁和日常管理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使农村垃圾处理走上经常化、规范化轨道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群众思想意识淡薄,垃圾整治资金缺口较大,环卫设施低端落后,环卫工人报酬低、年龄老化等。
卓继祖介绍,为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下一步市家园办将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上下工夫,争取做到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巩固得住”目标,重点抓好“两个结合,两个加强”:做到宣传发动与开展创建活动相结合。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让广大农民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村庄管理中来。经常组织一些诸如“文明卫生示范户”评比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使农民群众改变陋习,引导农民群众走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道路。
做到农民自筹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在配套资金落实的基础上,协调督促县区(管委会)财政划出专门资金,建立农村垃圾整治奖励基金,对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好的乡镇、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兑现奖励;督促各镇(村)进一步用好、用活 “一事一议”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制度,扩大征收面,确保按标准征收到位;积极探索农村特困户、城镇低保户与聘请村居卫生保洁员相结合路子,通过资金渠道的整合,增加保洁员的收入。
加强市场化运作管理。加快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清运市场化管理,降低清运成本;制定市场化运作管理办法,加强监管,促使各承包商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清扫、清运。
加强清洁行动工作督查。在坚持“市季查、区月查、镇周查”的定期督查和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不定期督查机制的基础上,发挥老协会、离退休干部参与家园清洁行动督查的积极性,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和办法,通过高密度、多形式的督查和切实有效的奖惩,确保饮用水源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