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肖金树:控制好农业面源与养殖污染
【发布日期:2014-1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今年市政协六届十四次常委会议着重就“推进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2个议题进行专题协商。会上,10余位委员代表各自课题组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市直各有关部门等领导到位就各自涉及的领域作有关情况汇报说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并听取了委员发言。本期刊出“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协商会上肖金树委员发言。

肖金树:控制好农业面源与养殖污染

库区上游农田

我市目前共划定7个县级以上和19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简称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约1235.6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47.55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内现有人口约26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圳水库和外度水库两大保护区内,约占70%,其中一级保护区及其缓冲带内居住人口约有7600人。水源保护区内有耕地12万亩(主要集中在外度水库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118.2万亩(其中以枇杷、龙眼为主的果树面积14.42万亩,桉树8.3万亩),占保护区内国土面积的63.8%。
市政协委员肖金树说,通过前几年采取一系列整治、保护措施之后,东圳水库、外度水库等水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总体上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与生态保护、群众的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仍面临着困难或不足:库区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保护区内涉及面大点多,难以管控到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综合整治的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等。
为此,肖金树就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出对策建议:广泛宣传引导, 提高群众保护饮水资源的意识。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主流媒体的作用,编写、制作水资源保护、农肥科学使用等科普小册子,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分发宣传;在主要交通路口、人口集中地等处显眼位置,设立节约水源、保护水资源的警示牌和宣传标语;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秋后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建立村规民约及违规处罚规定,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对滥用化肥农药、施用禁用药物、水库养殖偷投饵料、违规畜禽养殖等行为给予举报,对举报者保密并给予适当奖励。
开展科研,强化统一规划与分类建设。开展以水环境容量、生态红线划定为主的莆田市木兰溪、萩芦溪流域生态管控规划研究,结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有机统一的水源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建议将一级保护区内以及一级区外延和入库支流一定区域(建议20~50米)范围划定为滨河缓冲带,该缓冲带内不得开展农业林业活动。缓冲带外200米范围内以及坡度大于25度的现有果园、桉树林地划定为限肥限药区,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限制种植和施肥施药;重点示范推广施肥器深施成品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的喷滴灌或深施覆土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
转变传统观念,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对于缓冲带外、限肥限药区外的其他果园和农田,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进园承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或实行股份合作制,带动农民发展林菌、林菜、林药、林花、林草等高效生态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与电子装配、鞋面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联系,适当引进一些手工业,解决高龄农民就业。通过企业带头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和进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扶持库区适度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旅游新型产业和生态农业。加快饮用水源地枇杷高接换种,实施品种改良,提高库区群众经济收入。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发展生态农业。缓冲带外果园,要规范建设前埂后沟,可防雨水冲刷,对于土坡冲刷严重的地段砌石护坡。发动群众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施、节水灌溉等技术, 防止暴雨前施肥。目前饮用水保护区内大部分属于磷丰富地区,建议不施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少施磷肥。引导果农及时收集、处理枇杷修剪期、采摘期的枝叶、落果、烂果,防止因枝、叶、果腐烂而污染水源。加强对环库区种植桉树企业的栽培管理,及时收集、处理枯枝落叶,减少落枝、落叶腐烂而污染水源。发挥乡镇农技部门作用,加强病虫、天气预测信息收集和预报, 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害及台风暴雨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指导农民科学适时施肥喷药,严禁在暴雨前进行,强调枇杷园秋季深沟覆土施有机肥,减少5—7月枯水期施追肥,适当喷施叶面肥。引导村镇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喷药,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推广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等生物防治办法,减少污染源。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环库区群众享受政策保障。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重点要制定通过账户直接补偿给农民的方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探索在教育、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或减免政策;在农村医保、社保个人缴费方面给予适当比例的优惠或减免。在生态补偿金中安排专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项目补助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到水源保护区承包果园,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的项目,根据项目建设的规模、档次、节水防污投入和技术含量、带动效果等指标,经验收后给予一次性的奖励或财政补助。对退耕、退果还林的,划定为生态林的,按生态林补偿标准执行,给予一次性补偿。对在保护区内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的,给予翻倍奖励。实施品种改良,进行枇杷高接换种的每亩一次性给予补助。根据农事季节、产业特点,组织农民有针对性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按照乡镇大小、果园规模核定,每年给予相关乡镇10—20万的培训经费。加大对环库区乡镇农技部门人、财、物的支持,改善他们工作条件,提高他们指导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专户,对负责库区巡查的管理机构进行考核和绩效奖励,防止因管理单位收支不平衡而影响巡查积极性。
加强综合监管,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现有领导机构的作用,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鉴于东圳水库饮用水保护区跨行政区,建议把东圳、外度、东方红等水库管理处的人员合并、整合、精简,以东圳水库管理局为核心、基础,组建并升格为饮用水源流域管理委员会,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形成合力,提高监督、巡查、协调能力,平时各司其职,各自承担水面打捞、库区巡查、农肥检查、水产养殖监管、水库管理等职责,并协助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部门开展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整治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调和配合,有效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提高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发挥农业、供销、工商等职能部门作用,切实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管理, 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 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销售含磷洗涤剂、饲料和兽药。环保部门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以及重大农业面源污染事故监测体系。农业部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督监测力度, 实行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报告制度。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