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郑育俊/图
【编者按】今年市政协六届十四次常委会议着重就“推进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2个议题进行专题协商。会上,10余位委员代表各自课题组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市直各有关部门等领导到位就各自涉及的领域作有关情况汇报说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并听取了委员发言。本期刊出“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专题调研文章。
东方红水库一角
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加强饮水源地生态保护,建立安全优质的供水体系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市政协人资环委于2014年7月30日至8月1日组织部分委员,由市政协副主席林惠中、彭丽靖带队,深入东圳、外度、金钟水库等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相关县区、各有关部门和饮用水源地流域镇村干部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研讨、充分协商,就如何加强我市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调查研究]
全市共有27个(含后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其中东圳水库、外度水库、古洋水库等7个为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其余19个为乡镇级饮用水源地。今年上半年监测的数据表明,全市饮用水源地(按水库数计算)达标率为48.1%,比去年同期下降18.6个百分点,其中达II类水质的水源地仅为3.7%。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东圳水库水质也呈轻度富营养化的趋势,治理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将其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摆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战略重要位置。一是制订出台了《莆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文件。自2010年起,市政府每年都制定并实施《莆田市饮用水源保护和供水保障工作方案》,对当年度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统一的安排和部署,促进该项有序有效地推进。二是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莆田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实施意见》,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三是在全省范围内最早实施全流域的饮用水保护区划定、监管和保护,并延伸到乡镇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水质监测。四是上下联动,开展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自2009年以来,全市共拆除关闭禁养区和禁建区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畜禽养殖场(户)18234家,面积约548.51万M2,投入资金4.5亿元,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五是启动了东圳水库、外度水库一级保护区移民搬迁工程,加快了涵江区第二饮用水源地——后溪水库引水工程建设。
目前,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用水源地周边群众保护意识淡薄。饮用水源地周边群众对水资源战略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淡薄。特别是部分的相关乡镇,“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根本转变,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保护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是漠不关心,“上热下冷”被动应付。随意丢弃垃圾、乱排放生活污水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活陋习难以改变,加上相关宣传力度和处罚力度不够,尚没有形成一种自觉保护水环境的氛围。
饮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保护难度大。我市重点饮水源地流域群众居住分散,生活污染点多、面广、线长,实施“三污”(截污、处污、清污)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农业面源污染是老大难问题,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施肥方法根深蒂固,危害性大;群众发展养殖业的欲望强烈,畜禽业污染时有“回潮反弹”现象;重点工程建设、村建项目、现有矿山开采项目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依然严重;部分水产养殖场没有彻底关闭。重点饮水源地的污染治理也是困难重重。如外度水库既是涵江饮用水取水点,又承载上游几个乡镇的地表水收聚、排泄功能,萩芦溪承载着多种功能,流域上游十几万人的生活垃圾、污水难以做到全部收集外运,势必造成严重的污染。外度水库水质常年处于不达III类的状态,治理成本大、收效甚微。加快涵江区的第二水源建设,实现早日供水,已成涵江人民的热切期盼。
生态补偿标准低,不能调动群众保护的积极性。生态补偿金来源单一,虽然每年市财政安排6000万元用于生态补偿,但几年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群众直接受益少。同时,补偿标准低,保护代价与生态补偿得益差距悬殊大,严重地影响保护区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以生态公益林补偿为例,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年亩只有17元,而种植桉树,六年一株就能卖130元,再加上枇杷经济效益较好,群众不愿意发展生态林,抵触情绪大。又如从采矿企业收取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保证金偏少,实施不了治理恢复工程,不少企业宁可不要保证金,也不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另外,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也严重地影响保护区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实施生态补偿,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游与下游的利益的再调整,需要相关的地方政府,以及环保、水利、财政、国土、城乡建设、林业、农业、交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利益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使用方应有的负担更加合理,保护方的利益得到更加公正的认可和保障,才能实现更有效、更扎实地推进饮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每年市政府出台的年度工作方案,虽然都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机制,时有出现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甚至出现脱节、扯皮的现象。而且,生态保护也缺乏科学的专项规划。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
为此,委员们建议:
●突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一要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可以利用每年“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节水宣传周”和“法制宣传月”等,以之为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努力将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形成“人人爱生态环境、个个自觉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二要对水源地重点地区,采取进村入户宣传,并在饮用水源流域内各行政村开辟宣传专栏,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界牌及保护标志,设立水源地保护的永久性公益宣传广告及相关法律警句、警示标志牌等。同时要在保护区内的道路两旁建立警示牌,提示人们进入保护区后,就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浓厚水源地保护的氛围。三要积极推进水源地保护听证制度和诚信体系建设。对涉及水源地保护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和重大决策等,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引导并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献计出力,形成水源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有奖举报、水源地环保监督员等形式,鼓励检举、揭发各种污染、破坏水源地环境的违法行为,强制公开环保违法企业单位的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将其纳入企业诚信评定的内容,以促进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建设。
山区庄边生态保护良好
建设中的钟山污水处理厂
发展生态公益林,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进一步优化饮水源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源头的水质,是实现科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