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农村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之重点
【发布日期:2014-09-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我市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广阔的农村,而且县区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教育发展均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别较大,城市中小学教育资源丰富,而大多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缺乏。
市政协常委刘汉清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他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建言献策。
刘汉清说,当前,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件摆在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主要是政府要制定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经费保障政策;另一方面,实现对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这个问题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做到。此外,学校对落实教育均衡发展也有责任。实现义务教育的微观均衡,必须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刘汉清认为,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科学的教育政策与制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要明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努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尤其是抓“双基”“普九”使全市中小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各区县财政支付情况不同,农村各镇、村经济条件不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为此,他建议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莆田市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莆田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全市实行统一的标准,这样会体现改革的均衡导向,辅以正在实施的市政府关于扶持农村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城镇教师支教办法和实施初中校建设工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多更完善更具体的政策措施。要大力强化教育制度改革与创新,落实区县管理责任,提高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水平;深化投入体制改革,落实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保障责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符合我市特点的多元办学格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强化依法办学,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切实改进完善教育督导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把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作为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加以落实。刘汉清说,对农村教育要做到三优先,即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规划城镇建设中,要优先保证农村教育投入,优先确保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资金和编制,要有明确的农村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一是保障发展投入,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市级教育附加每年投入的数额,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项目。要确保各区县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我市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对学生数较少的学校要采取倾斜政策,保证开门经费和教师编制。二是优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区县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投入专项经费解决农村校的校舍、教育设备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整合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住宿问题。三是按照“倾斜农村、突出骨干、服务急需”的原则,多种形式支持农村教育,有关部门要对农村教师进行免费的系统培训,实施“特级教师行动计划”,组织特级教师到各区县讲学,同时组织市、区县教研员及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深入农村学校上课、听课、开办讲座、指导研究课。大规模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下,继续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选派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录用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同时,有关部门要制定办法,对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情况、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手拉手活动情况、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情况进行督查、评比、验收,做到制度健全、措施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