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发布日期:2014-06-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2012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批复《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积极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用最高的标准、最优的方案、最佳的状态去试验、去推进。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为深入了解我市小城镇建设情况,民盟莆田市委会组织盟员开展专题调研,对我市小城镇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

图为建设中的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华亭镇涧口村 郑育俊/摄

我市结合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着力小城镇规划编制、项目生成等,小城镇发展在平稳、有序中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千镇一面、扩张过快、模式雷同、缺乏特色等现象依然存在。民盟莆田市委会调研指出,要深入研究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大思路,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特色,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建成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化、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科学编制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把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布局自觉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市级区域小城镇布局和县区级区域小城镇体系的编制,做到整体布局上,以城带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上,以主带次组团化;具体规划上,突出重点龙头化。单个小城镇的自身规划必须密切联系所在县、区的区域规划,保证县、区区域内城镇体系的正常发育和完善。
选择合理模式,促进持续发展。一要在充分考虑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应予继承和弘扬的优良传统,赋予小城镇发展定位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必要的技术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二要综合考虑居民从业现状、本地和周边能够整合和利用的资源以及可以预期的发展目标、市场取向等因素,使小城镇的产业定位能够符合市场取向。三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使之有机融合,互相渗透,交相促进。四要适度扩大小城镇规模,但不要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扩张,造成外强中干,徒有虚名。在实施建设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可适度超前,但不能好大喜功,为所谓的“政绩”背负一身债务。在“土地财政”不断萎缩的情况下,做大做强产业才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根本,这也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机制创新。一要建立健全试点镇“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财税管理体制。突破现行的“镇财区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做到对新增地方级收入实行全留,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实行全留,对在试点镇建设的公共基础项目和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和节能节水项目享受税收优惠,对新入驻的大型商贸企业、金融保险企业的部分税费给予全额拨补或半额拨补。二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市县区两级应该尝试建立小城镇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效益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匹配投放、滚动使用,限期回收。三要制定优惠政策,适时发布投资信息,包装策划投资项目。通过BOT、B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允许试点镇设立城投类企业,推动城投类企业参与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市县区财政适当给予贴息补助。四要改革金融体制。进一步拓展信贷业务,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五要创新小城镇供地机制。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土地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有偿使用的形式,培育和完善小城镇土地市场,加快土地市场化进程。加强试点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历史遗留的给予重新确认、登记发证,并适当减免有关规费。出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六要积极推动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允许试点镇实行城市房地产开发政策,切实保障试点镇房地产开发的用地供应,大力支持试点镇商品住房消费,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减免房地产开发建设相关规费,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进一步完善住房按揭和抵押贷款的各项配套政策,开展农民和农民工住房贷款业务,方便农民转移就业。七要结合造福工程,对偏远山区零散住户实行全体搬迁,使小村向邻近大村聚拢形成中心村,大村向乡镇所在地聚拢形成中心镇。村民搬迁后,原村落如属历史文化名村或有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不易搬迁的,应保护和开发为乡村文化旅游景点;适宜退居还耕的,建议由政府或社会投资完成复垦复耕;不宜耕作的,退居还林还牧。村民原耕作的责任承包田承包山不予收回,享受原有的优惠政策,更鼓励土地流转,促成新型农场耕作方式。
优化外部环境,建设生态城镇。要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工业污染的整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法律规范产业主体行为;要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主观条件;要发展环境资源市场,克服“环境无价”的偏见,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之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挖掘地方优势,实施特色兴镇。一要用活先天禀赋。在整体布局上,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建筑景观等特点,做出体现小城镇个性的高水平创意,使其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内在的和谐环境,突出小城镇的自然特色。二要进行文化挖掘。充分利用好本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从外观形象、色泽搭配、图案设计、建筑连接等诸方面,采用写实的手段把本地所具有的独特风情演绎出来,融入建设的纹理之中,赋予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突出小城镇的文化特色。三要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综合考虑生活园区、产业园区、文化娱乐园区等各个功能区,合理布局,精心打造,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竞争力。四要选择并培植好自己的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 (时报记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