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范
数词虚指,说的是数词不表示它本身实际的具体数目,而是在语用中具有隐含的意义,如表示多、很多、少、特定含义等。使用数词虚指,会比使用实指更有感染力。莆仙话数词也有虚指,而且喜欢使用三和九及其倍数。以下从莆仙话俗语、谚语等词语,考察数词虚指的情况。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莆仙话“三”往往虚指,表示多。如一核黄囝三两火(鲜黄梅火气大)。三两,当然是虚指。即使火有重量,黄梅里的火也没有三两,而且这里指的只是火气。三步届棚头前(比喻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实际上演员从幕后出来,三步是到不了舞台前面的。又如学好三年,学坏三日,这也只是说学坏比学好快得多。还有“一工(天)行涵头,三工讲路头”,谓沿途见闻太多,说也说不完,或讽刺某人总是喋喋不休地说某地见闻。涵头指涵江。
在汉族人心中,九已是数的极限了,可以引申表示事物或程度的超常、极限等。莆仙话“九”也表示多。例如,九瓯十八匙(比喻很多大大小小装上东西的容器。匙,莆音池上声,指装了食物的碗具)。家庭蒸碗糕,小孩子会找出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碗、杯、钵当盛器,做成各种形状的碗糕,大人就会说,做了“九瓯十八匙”。九头十八巷(旧莆田城关的十八条巷子,以及九个以头为通名的地名),虽然专家已考证出这些地名,但是这两个数字也可能是虚指,只是表示多。还有,一个田螺九碗汤(比喻食材少而汤太多),好猫管九家(骂人多管闲事),七枪九连长(喻兵少官多)。
九主亲情食无昼。某人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有他的好多家亲戚,正是午饭时分,他一家家拜访,却没有一家请吃午饭。因为每一家都认为,肯定有哪一家已经请他了,不用自己请。九家只是夸张的说法,三家以上可能就没午饭吃了。
一摆(回)欺,九摆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受骗上当,以后即使没有欺骗,也会经常遭到怀疑,不信任。一隹顶九鸽,一鸽顶九鸡(旧时认为,从营养方面来说,斑鸠胜过鸽子,鸽子胜过鸡。隹指斑鸠)。如果有人拘泥于九,那我宁要八十一只鸡。六月风颱生九子(台风一般在七至九月份袭击莆田,若早在六月份来袭,则这一年会有较多的台风)。 “一暝无眠,九暝补(勿会)过。”意思是一夜失眠,好多个晚上都补不过来。
“十二”也用于形容数量多。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又有周而复始、完满的意思。在莆仙,旧时正式的喜庆宴席要上十二道菜,表示完满。又据《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莆田市分卷》,莆仙歌谣中有十二月小娘诗、十二条手巾、十二更鼓、金春十二月、十二月新妇诗、十二月采花歌、十二月占丰歌、十二月歌、单身仔(单身汉)诗等,都铺陈了十二个月。还有一首病仔诗,实际上妇女“病仔(怀胎)”的时间是十个月,但这首歌还写了十一月、十二月妇女分娩后的事,显然是想凑成十二个月。说明在民间艺人心目中,凑成十二,作品才完满。
再看数目“十八”。俗语“会等十八年,(勿会)等十八月”,前一个“十八”表示很久,后一个表示很短的时间。担油阿十八添(卖油的添了又添)。卖油的采用先少给后补足的办法,来迎合顾客贪图便宜的交易心理。十八是虚指。如果卖油郎十八次才称准,那他可能是“醉卖”,新手也不要十八次。乌云入河溪,西北十八个(夏夜晴朗的天空中,如果有乌云横穿银河,其后会下很多场午后雷阵雨)。我以前也想数数看有几个雷阵雨,数着数着就忘了。又如“春牛十八哄,有哄无届”,说的是旧时立春节气前一天举行“迎春”仪式,仪式最后的节目是迎接泥塑“春牛”入城。城内百姓围观,焦急等待,只听见一次次传言“来了”,“春牛”还是姗姗来迟,这个俗语相当于普通话“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二十四”在莆仙又有“全部、多”的含义。原莆田县有“二十四景”。黄石二十四铺出游,指黄石全境的迎神赛会。形容一个人“二十四精”,即非常机灵。“二十四个心神”指全副精神,一般用于提醒别人,如 “开车着二十四个心神(开车时要全神贯注)”。这也可能来源于道教的“二十四神”。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二十四磴落做一磴”指一下子从最高的地方跌落到最低点,比喻受挫折之严重。
三十六用于表明非常多或完满。莆仙有一首著名的歌谣“三十六送”,写封建时代女子送丈夫去应试,一路上所唱的歌。其中有三十六个送行的情节,表明远送不舍。“三十六骨”指全身的骨头。“三十六”非实指,其实正常人体的全身一共有二百零六块骨头。莆仙婚俗“做经文(闹新房)”有一个节目是“三十六颠”,新郎抱着新娘颠三十六下。“三十六工透”谓天天都做某事,一天也不缺。
“三股六十撑”,指一个组织、单位里面山头、派别很多,勾心斗角。
“孙悟空七十二变”,谓变化多端。
莆田九十九沟(莆田平原上沟渠多),“九十九”是虚指。实际上,南洋平原上就有大沟七,小沟一百零九,是李宏带领莆田先民挖的。“会睏九十九醒”,比喻高枕无忧,也说“会睏一百八十醒”,“醒”指从睡着到睡醒。
一样米饲(养活)百样人。一样生,百样死。一样人,百样话。其实,都何止百样,都是指许许多多种。“百般江湖,不如锄头翻土”,反映旧时以农为本的思想。“甘草和百药”,甘草在药用时,一般不起主要的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君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人囥,百人找(一人藏东西,很多人找不到)。一窍通,百窍同(关键的一点明白了,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一核米,百核汗(粮食得来不易)。羊食百草。百步棋,百步解(应)。一人算(想)不如百人算。
莆仙有几座明清时期大官僚、大富豪建的大宅院,号称“百二间大厝”,“一百二十”是虚指,表示多。比如涵江区萩芦镇江氏民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共有房间一百四十六,天井十八个,也称“百二间大厝”。
俗语“人草草,发万九”,意为随便而且不计较钱财,反而会发家致富。“田园万顷,不如薄艺在身”,指掌握一门手艺比拥有土地财产还重要。万頃,是夸张的说法,说话不费力,要知道万頃田园,比兴化平原还大。
还有一些是以百分比的形式说的,有的强调比例大:如十室九书堂(中唐以后,莆仙各地兴学重教,纷纷办学堂)。十人九胃(胃病的人很多),类似的有“十人九痔”。九赔十不足 (再赔偿对方也不会满足)。其它的如醉醉三分定(再醉心中也有几分清醒)、一石差九斗(相差悬殊。原意指一百斤与十斤之比),其中的数字也是虚指。
另外,如无三无四(不三不四),有三无四(不像样),嫌三脱四(嫌这嫌那),伓成三伓成四(不三不四),不七不八,伓成七八(事情进展到快完成但还没有完成),这一类成语大都含有贬义,数词虚指。又如一人一相(每个人都有独自的性格脾气),一个田螺一个窠(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句话,两面说(一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囝一个(一个人一个),每句话中第一个“一”表示周遍性的全指,意思是“每一个”。
清人汪中《述学·释三九》说:“生人之措辞,凡一二所不能尽者,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古人认为数字三可以包容宇宙中的一切,九是数的极限,因而形成以三、九表示多的观念,又将三、九的倍数十二、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等也看成虚数,即虚指。对虚指的数词不能拘泥于具体数目,要从其隐含的意义中去考虑,才能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