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卫
订称,俗称订称儿。称,就是古代民间度量衡的一种工具。上世纪60年代,在莆仙街道或城镇设有专门为人制作的称儿,人们叫作“订称儿”。成为一种老手艺。
“称儿”使用的材料比较简单。称儿的模样采用红木硬柴,中间称花(即刻度数字)用水银为材料。称杆头与尾必须用铜皮或铁皮套封住,以保护不易受损,否则影响标准的轻重。制作称儿是一项精密度很高的手工艺,“称儿”上的每一处都得认真推敲,反复琢磨,甚至得进行衡量、计算,力求精准。
首先把准备好的红木条用刨子刨光滑,并形成一端大或鼓型似的,一端相对要小。“称儿”一般有好几种,一种是称两百斤以上的大称(俗称量),也有称200斤以下的,甚至有100斤左右的“小量”。这是属于大称儿(量)一类。还有一类就是中型的称,即可以称30斤以下5斤之间的,还有一种能称10斤以下的,也有2斤以下的,或1斤以下的(称为“厘量”),那是打制金银师傅使用的,或者中药房店铺使用。青草医使用的厘量就是属于这类。“厘量”的横杆通常的有竹材料,或红硬木材料,高级的有兽骨及铁、铜为材料。
制作“称儿”重要的一环在于提携点及钩和锤子的关系。提携点最要紧的是中间有一根针,提上来后横杆会朝上下划动,在锤子不移动的情况下,向上翘表明东西重,向下沉则表明东西轻(达不到那么标准线上),所以,这个装置得用铜质的金属制作,因为铜的质量比较稳定,也耐用不会生锈变质。钩子有两个,在外头的称轻的,在里头的称重的,有的“称儿”是两个钩子一个提携线,有的称儿则是两个提携线一个钩子。接下是锤子的配置,过去是用石头雕琢而成的,后来采用金属的铁为锤子。最后就是横杆上的刻度(俗称“称花”),靠近提携的为两的,“称花”一般是偏向的,用圆点表示,五两(半斤)地方则用两圆点表示,1 斤地方则用三圆点表示,以上依次表示。偏的为斤的表示,正方的为五斤以上甚至是10斤以上的表示。贸易市场使用的“称儿”也有用金属做成的横杆,就连钩子下面再用一个圆盘托住。通常称海产品或肉类、鱼类等东西比较卫生,一般的“称儿”就使用一个铁钩,钩住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变为衡量器,俗称“棒”。衡量的方法与“称儿”完全不同。衡量器也有大、中及小几种类型。小型的放在桌子上使用,大型的埋在地下衡量汽车货物。后来,衡量器改为电子衡量器,制造出大、中、小各型号的衡量器。既快又准确。其间还有弹簧称,一般是物理实验室里使用。这样的话,以前传统的“称儿”就被淘汰。
莆田人有句俗语:顶厝借称儿,下厝借称锤。称锤与称儿是一对一。一个钥匙配一把锁,容不得张冠李戴,即使勉强凑合在一起,其重量不准确,甚至会闹出笑话,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