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柱 编著
笔者查阅了宋湖民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草稿)和《南禅室集》,涂元厦、涂雨、涂传昌、涂元尧编《莆田常太莒溪东埔·涂氏族谱新编修改稿》,《涵江文史资料》,桃源埭里郑氏编委会编《涵江白塘·桃源埭里郑氏》,蒋维锬、朱合浦主编《莆仙摩崖题刻》,莲峰阙下林氏大宗祠编印《莲峰阙下林氏族谱》,陈秀发、赵贺民编著《仙游书法志》,萧亚生著《兴化家族与祖先崇拜》,莆田戴氏源流研究会编《福建莆田戴氏联谱》等文献资料,目前已统计出唐宋明清共有13名外地状元留存莆田石刻木刻。其中12名文状元分别是唐代柳公权,宋代王十朋、郑性之、文天祥,明代商辂、费宏、罗万化、文震孟,清代林鸿年、翁同和、王仁堪、赵以炯。其中1名武状元是清末黄培松。这些状元中,柳公权是唐代大书法家,王十朋是南宋著名诗人,郑性之官拜参知政事(副丞相),文天祥是宋末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商辂是明代首辅,费宏是明代首辅,罗万化是礼部尚书,文震孟是东阁大学士、书法家,林鸿年官至云南巡抚,翁同和为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书法家,王仁堪官终苏州知府,赵以炯任广西提督学政、会试同考官,黄培松为民国陆军中将。
现将以上13名外地状元留存莆田石刻木刻辑录,以存史料。
一、唐·柳公权书“灵岩寺”额
唐景云二年(711),金仙寺(南山广化寺前身)住持志彦禅师奉诏入宫,讲解《四分律》,睿宗赐号为聪明禅师,并赐寺名“灵岩寺”,之后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灵岩寺”匾额悬挂在寺门之上。灵岩寺当时为闽东一大丛林。柳公权书寺额不知失何时?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进士第一人,又登博学宏词科,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太保。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担任宫廷中最高级书法教师20年之久(翰林侍书学士),声名显赫。书法自成一家,世称“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为其代表作品。
二、宋·王十朋撰《重修旌表门闾碑》
王十朋撰《重修旌表门闾碑》碑文:乾道五年春三月,直秘阁新福建转运副使林公孝泽,自莆阳移书于清源守永嘉王十朋曰:“孝泽八世祖攒,有至性,唐贞元间,居母丧,哀毁迫至,自埏砖甓以葬,庐于墓下。有白乌甘露之祥。时则有欧阳四门詹、黄处士璞,述之以文。唐德宗皇帝诏立双阙旌闾,光大其门以侈之。嘉祐、绍兴间,因弊而修,时则有紫薇吕公夏卿及丞相陈公俊卿为之记。迨今二十余年,及今不治又将圮。孝泽大惧,哀悴不克震耀其先而无以为子孙训。太守钟离公松,贤而乐善,不待请,慨然出公帑二十万,葺而新之,因其旧而稍加焉。莆阳故清源属邑,孝泽之子榕、犹子虙,皆君门下士,幸为我记之。”
十朋辞芜鄙未获就,而虙来请益坚;适衰病不果。夏六月,复走笔以督之。十朋曰:“孝子之事传于史文二三大笔矣!奚宜鄙文为?若夫孝感之异,天报之厚,守臣风化之敦,与公之显扬尔祖者,则为歌诗以发扬之。”诗曰:
大哉孝为百行先!通于神明光普天。圣经千有八百言,亦以感应形诸篇。李唐中叶贞元年,有林孝子家莆田。丧亲五日食不咽,手开坎室土自肩。丧庐其旁护隧埏,恨不殒身赴黄泉。天听匪高应昭然!瑞气非云复非烟,异香馥郁非兰荃,饴蜜非甘珠非圆。阳中不晞明且坚,灵乌皓质来翩翩。耳惊目叹观骈肩,使者来廉迹其阡,露垂哭声洒云边。诏旌门闾徭赋蠲,名书史册永厥传。年垂四百家声绵,云来满门业青编,世登桂籍香名传。八叶有孙寿而贤,移以事君忠孝全。黄堂主人职承宣,鼎新双阙光厥前。唐宋四杰雄文镌,奚止照耀莆山川!要今四海皆骖骞,孰不人子宜勉旃!
款署:“大宋乾道五年己丑十二月,左朝奉郎充敷文阁待制知泉州事永嘉王十朋撰。”
南宋乾道五年(1169)三月,阙下林孝子攒(字会道,官福唐尉)。八世孙林孝泽(时任福建转运副使)请泉州知州王十朋友撰《重修旌表门闾碑》,于当年十二月撰好碑文。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及第。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乾道四年(1168),被起用为泉州知州。乾道七年(1171),任太子詹事,旋即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病逝家中,享年60岁。绍熙三年(1192),宋光宗追赐谥号“忠文”。著有《梅溪先生文集》等传世。
三、宋·郑性之囊山题刻
蒋维锬、朱合浦主编《莆仙摩崖题刻》53页载:郑性之题刻,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囊山寺围墙内东侧一大石上。字幅高100厘米,宽60厘米。文曰:“三山郑性之来会陈复斋(陈宓)葬,问宿于此院。莫不见山。归程,同潘谦之、陈平甫谒上老,遂披朝云,登崔嵬、听溪湲、观海涛而去。时绍定辛卯(1231)孟春(正月)廿六日。”
宋代 郑性之囊山题刻
此题刻记载绍定四年(1231)正月,郑性之诣莆参加陈宓葬礼的史实。 陈宓(1171-1230)字师复,号复斋。莆田县白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丞相陈俊卿四子。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以父荫入仕,官至直秘阁致仕,卒赠直龙图阁。著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行世。《宋史》有传。
郑性之(1172-1255)初名自诚,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一说闽清(今清溪三溪乡樟马村)人。祖籍长乐十都福湖(今北湖)。南宋理学家。性之少年时,曾从师于朱熹门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状元及第。端平三年(1236)七月,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丞相),嘉熙元年(1237),固辞相职,改为提举临安洞霄宫。嘉熙二年(1238),加观文殿学士,休致于家。回福州后改建府第于福州魁埔里(今福州三坊七巷的吉庇路口,今已不存)。宝祐三年(1255)农历七月十二日病逝,享年八十四。赠少傅,谥文定。著有《端平奏议》等行世。
潘炳,字谦之,福州(今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瓜山)人。与兄植皆从朱子游。其学以实为本,不干仕进,学者称瓜山先生。
陈均(1174-1244)字平甫,号钝斋,陈宓从侄。南宋史学家、理学家。嘉定七年(1214)前后至临安,入国子监为太学生。中年以后恬于仕进,两度辞官,一心治史,以私家一人之力,积十余年编著《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三十卷,记载宋太祖至钦宗九朝大事,收录于《四库全书》。还著有记载南宋高宗、孝宗两朝之编年体史书《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十八卷。卒后,郑性之题其墓曰:“笃行君子,钝斋陈公之墓。”
四、宋·文天祥石刻木刻
(1)文天祥书“南山樾荫”额
原在莆田南山广化寺郑氏祠堂,今移存三清殿碑园。石额高30厘米,宽183厘米。横额中间行书“南山樾荫”四大字,上款:“宝祐四年(1256)为南湖郑先生书”,下款:“后学文天祥”。
宋代 文天祥书“南山樾荫”额
此石额为文天祥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状元及第后,应郑氏友人之邀而书。
(2)文天祥书“演屿圣迹”碣
宋代 文天祥书“演屿圣迹”碣
宋湖民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45页载:此碣系摹刻,原在莆城水关附近某庙墙上,庙圮,今移嵌三清殿碑园。石碣高147.5厘米,宽36.5厘米。石碣直行行楷书“演屿圣迹”四大字,款署“文天祥书”。
(3)文天祥题阮氏西山祠楹联
联文:大中丞观象贻谋,累叶宦勋昭国史;
烈留守捐躯报主,有源家学洒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