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永成:七旬老翁与他的竹扎动物
【发布日期:2017-05-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国孟

竹扎动物作品

在仙游县,今年70岁的老艺人刘永成拥有民间彩灯制作精湛技艺。一根不起眼的小毛竹棍,经他伐竹切片削篾,巧手设计、打孔、穿插、粘接,即可精美地做成竹扎的五彩动物,有奔腾万里的骏马、身体健硕的鳌、长臂粗钳的虾、四平八稳的乌龟、色彩斑斓的鲤鱼等精巧绝伦又极具艺术感的造型,堪称惟妙惟肖,更为每年国家级非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的精彩演绎增光添色,令人啧啧赞叹这位一心传承竹扎手艺而不图经济回报的民间纸扎高手。
近日,笔者来到专门收藏他近年作品的枫亭三妈宫,但见狮子、公鸡、猴子等精致作品琳琅满目,彰显的精湛竹扎技艺令人折服点赞。在他设于自家的小型工作室中,各类切割、打孔机器,刀刀叉叉更是数不胜数,大小竹枝经他的巧手匠心都能变魔术般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据他介绍,这门富有灵气的技艺始于宋朝,而他自己能一辈子与竹扎结下不解之缘,确实是时代、个人等各种因素机缘巧合而铸就的。
“一招鲜吃遍天”。穷人家出身的刘永成,年方14岁便开始跟着师傅学竹器手艺,受到了极严格的训练,学满三年后,顺当出师开店。在那竹木制品一统天下的年代,他店里自制的竹床、摇篮、婴儿椅等竹制品也还是很受欢迎的,吃用不愁。他还乐此不疲授徒传艺,带出了许多高徒,可随着塑料制品的日渐盛行,他的生意日渐式微,仅可勉强养家糊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根民俗文化的大放异彩,赏游灯,闹元宵在沉寂多年后重又成为枫亭人欢度元宵佳节的传统风俗。由此,刘永成的高超技艺派上了大用场,伐竹削篾,扎制动物,祈福贺瑞。因为枫亭游灯队伍中,虽然蜈蚣灯、龙凤灯、蝴蝶灯争奇斗艳,仪仗方队,灯架方队,彩灯方队,彩架方队,文艺方队,宣传方队各领风骚,但不管怎样创新升华,每年头灯架上展示的都是十二生肖中当年农历年的生肖和上一年的生肖,最为恢宏大气,巧夺天工,近些年几乎都出自他的巧手,如为了今年闹元宵,他去年底便开始着手制作,用心选才,设计,打孔、拼接hellip;hellip;费时三个月才大功告成地原创了三只雄赳赳大小不一的公鸡,一亮相就以惟妙惟肖的艺术感受好评。
据了解,竹扎动物这门传统手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不管是选材还是各道工序都挺有讲究的。“轧制一件简单的作品也需要几十上百个部件的组接,后期的编组、铆竹、涂色更是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刘永成颇有心得地说,竹扎原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竹枝、铁丝、布和各种装饰品,特别是竹枝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否则藏拙露巧的工艺得不到保障!”据他介绍,扎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的,没法进行批量生产,先得将竹子切片成条,根据设计的动物形象巧手编制,再用竹篾、铁丝固定成型,而后严丝合缝包上布,密密缝好;倘若是轧制祥龙,还得请来画匠密集画上如鱼鳞的立体感强的龙鳞,公鸡、孔雀则要用鲜艳的多彩塑布做成羽毛,或是外衣,才会特色鲜明,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可贵的是,在这科技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刘永成善于与时俱进地追求古今结合,紧跟潮流,精品层出不穷。近年来,他巧妙将传统竹扎工艺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在一件件竹扎制品身上还通上了电,拥有了璀璨四射的“火眼金睛”,流光溢彩,新颖别致,玲珑多姿,促使枫亭游灯形成灯与彩交汇的大观园,吉祥赏心悦目,精湛令人寻思,展示了民间艺人巧夺天工的大智慧。但是,这门手艺多年来几乎未带给他些许收益,因为这一历久相传的传统民俗在当下社会没有有效转化为经济收益的市场空间,可工艺上乘的他一直担心该工艺会失传,心中总是怀揣着发扬古老工艺的心愿。
尽管市场不买账,可为了让竹扎的手艺能够传下去,他也想过收徒弟,吸收新生力量来接棒,可就怕年轻人连扎制的基本工序都没学完就放弃学习。“对年轻人来说,主要是学习摆弄竹片的过程确实太枯燥了,耐不住寂寞确实坚持不了。但若能静下心来,构思创作,不仅仅是轧制作品,对年轻人的浮躁状态就有很好的修炼净化作用!”他一脸严肃地坦言,“现在我的眼睛不如以前好使了,真担心那这门手艺会失传。”想到手艺“后继无人”,刘永成露出忧伤的表情。好在随着民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他近年的好作品都被收藏于他家附近的三妈宫内,且5月底异彩纷呈、各具魅力的全县非遗宣传周上,他也将应邀现场制作,旨在尽显民俗魅力同时开发年轻、新生的工艺创作队伍,只为更多人爱上这门传统艺术,力使这项民间工艺发扬光大。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