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六十二、莆仙风俗与方言(上)
莆仙方言中有一些与莆仙风俗有关,如果不了解莆仙民俗很难准确掌握莆仙方言的精髓。
笔者曾在拙文中提过莆仙民间农历十月十五傍晚,在室外野祭“孤魂甶子”。“甶”字很怪,音fugrave;,分勿切,与“佛”字音相近,许多人误写为“孤魂佛子”。其实“甶”是鬼不是佛。《说文》:甶“鬼头也,象形”。人死后成髑髅,肉尽而巉岩之形。如今“甶”也是“鬼”字之头。“甶子”即野鬼的头领。
莆仙风俗正月元宵节,请道士奉当地社神到各家巡安。神到门口,即高声敲锣打鼓,当户燃放鞭炮、药铳,大有威慑恐嚇之势。有人把这一民俗活动写做“师公行道”。“师公”为道士俗称,没错。而“行道”应为“行傩”,方言文读“道”与“傩”音相近,义却相差很远。“傩”nuoacute;,诺何切,乃古时腊月或正月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於阼阶。”《吕氏春秋·季冬纪》:天子“命有司大傩旁磔”。注:“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尽也”。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戴着狰狞面具跳傩舞的风俗。
莆仙宫庙中有一种特别显赫的神——五帝。很多文人认为那是三皇五帝之“五帝”。即中华民族古代传说中五位帝王,一般是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其实这个“五帝”不是伟大崇高的帝王,而是狰狞恐怖的瘟神,老百姓称之为凶神的“大王爷”。古代卫生医疗条件差,经常流行烈性、急性的传染病。短时间,大面积,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使人们恐惧又无法抗拒,遂认为是凶神恶鬼所为,乃立庙奉祀以求免灾。《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蜀省岁时风俗记载”:闽省神位最显赫属五瘟神——行瘟布疫五帝君,俗称五帝,又称五显大帝或五福大帝。莆田灵川东汾五帝庙是莆仙、乃至港台南洋一带瘟神的祖庙。当地至今还流行一句:“拆(青峰岭)观音亭,起(东汾)五帝庙”的俗语。东汾五帝庙里保存一部上下卷的《五帝真经》並有托名“纯阳子(吕洞宾)”作的序,笔者曾为该庙画壁画,通读一遍真经。经中记叙五瘟神的姓名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相同,而行文不同。《真经》叙述人间作恶多端,上天欲降灾惩罚,元始天尊派门下五员将领: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钟仕贵和史文业,到下界行瘟,並指出人间若欲求得平安无瘟疫,则须及早去恶行善。神是人创造的,相同的神,地方不同而不同。据《莆田县宗教志》载,莆田城的五瘟神,亦称五帝,却是另外五位:匤阜先生、杨公太师、文昌帝君、叶氏天师和田公元帅。旧时莆田城有六个城门,每个城门外建一座瘟神庙镇守保安。南门总建一座五帝庙。
莆仙民间对女性的神,往往只笼统以“妈”称之,很多人不清楚这尊“妈”到底是“何方神明”,执司甚么职能。仙游枫亭有三妈宫,宫内奉祀妈祖(海神娘妈林默娘)、法主仙妃(晚唐人,许仙姑,开创圣泉)、吴天妃(唐,吴兴之妹,以神针助兄射杀孽蛟,埭海为田)。湄洲岛新建南轴线大殿,因其殿台宽长,笔者曾参与策划各殿设置哪些神像,並绘制图样,请雕塑家塑像。在妈祖两旁配祀两位与莆田有关的女神:钱四娘(长乐人,宋治年间,在将军岩下首创濑溪陂)和陈靖姑(唐末闽人,闾山许真君门徒,保护妇婴,东庄象山院有祖庙),如此亦可称为“三妈宫”。
莆仙宫庙中常见奉祀“张公”。姓张的神很多,但莆仙奉祀的“张公”一般分红面乌面两种。红面的是唐玄宗时守睢阳抵抗反贼安禄山的张巡,道教封他司马圣王。乌面的是五代永福人张吉,学道庐山,祈雨最灵,道教封他监雷御史张公圣君。一样是张公须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