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孟
“戏剧又进校啦!”3日上午,仙游鲤声剧团走进度尾中心小学,带来了经典折子戏《春草闯堂》和《千里送》。在大操场上的简陋舞台上,生旦净末丑等演员们粉墨登场,倾情演绎表演才华,为学生们讲授戏剧理论,现场展示精美服饰、古典化妆、婉转唱腔和优美舞功,并做了问答式的互动交流及现场点拨学习仿模,赢得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呈现出一个“学莆仙戏、唱莆仙戏”的良好氛围(如图)。对此,仙游鲤声剧团团长郑新光高兴地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莆仙戏,如今是莆田地方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鲤声剧团的演员们都很高兴能来到度尾镇为戏剧进校从小抓起,给农村学校的孩子们讲授莆仙戏戏剧理论、展示莆仙戏基本动作,希望莆仙戏这个古老戏种能代代相传,更好地传承莆仙戏美好的艺术魅力。”
源于晋末的莆仙戏,因其演出形态、唱腔、剧目等独具特色,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作为目前保护、传承莆仙戏最主要的专业剧团之一,鲤声剧团(现更名为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成立65年来,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奖项,曾八度晋京献演,多次赴台湾、香港交流演出,还走出国门远赴法国演出,培养造就了陈仁鉴、郑怀兴等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及林栋志、朱石凤、林元、傅起云、王国金、许秀莺、王少媛、谢宝燊等一大批优秀表演艺人、戏曲音乐家,在全国剧坛享有盛誉。该剧团排演精品剧目参加各级戏剧会演,历次均获得巨大成功:2012年,莆仙戏传统剧目《荆钗记》参加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获剧本、音乐、表演、舞美等多个奖项;2013年,优秀传统折子戏《目连救母·开荤咒誓》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第6届中国戏曲节,获最佳传统剧目奖;2014年,传统剧目《白兔记》参加第7届福建省文艺评选,获最佳文艺奖,同年由郑怀兴改编的传统剧目《叶李娘》第7次进京获好评;2015年,新编历史剧《魂断鳌头》参加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获剧目一等奖,剧本荣誉奖,导演、音乐、表演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该剧于去年7月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急需有效扶持和传承保护。为改善莆仙戏人才缺乏现状,让这一古老剧种后继有人,从2012年起,仙游县鲤声剧团携手仙游城东中心小学、仙游友谊学校、石苍中心小学、度尾中心小学等试点学校,积极参与到在全市一些小学中试点开展的“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目前,这些试点学校,在高年级均安排在音乐课上开设教授莆仙戏唱腔课,组建莆仙戏曲和“十音八乐”演奏兴趣小组,让试点学校的学生了解莆仙戏曲这一非遗的悠久历史,学习其基本唱腔和经典表演艺术。
据介绍,活动开展以来,鲤声剧团的莆仙戏艺人在全县30多个中小学教孩子画莆仙戏脸谱、练莆仙戏基本功、唱莆仙戏名段等,共有近2万少年儿童在现场感受到莆仙戏的文化魅力,培养和挖掘了一批批莆仙戏的“小戏迷”,他们在全市试点学校莆仙戏唱腔比赛、折子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不俗的演技,让古老莆仙戏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此外,仙游县石苍学校、实验幼儿园等一些学校还不断探索有效的途径,主动争取莆仙戏进校园,组织一批莆仙戏艺人走进校园现场传承弘扬,满足小戏迷练习莆仙戏唱腔的愿望,并组织学生走进鲤声剧团,实地参观精美的服装、道具,观看演员们的现场化妆,欣赏并跟演员学习生旦净末丑的主要动作,充分激起孩子传承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极大兴趣,促使学生了解、走近、热爱并传承莆仙戏艺术。
据了解,仙游县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以实施戏剧文化惠民工程为契机,将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作为传唱保护好莆仙文化遗产重头戏来实施,旨在让戏曲之乡的仙游县广大学生了解莆仙戏曲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每个人会唱一首(段)莆仙曲,会说一段莆仙戏名剧剧情,推进莆仙戏曲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看到莆仙戏进校园试点活动对传承优秀文化拓展艺术教育起到的巨大作用,仙游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付丽云深有感触,“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必将使莆仙戏曲文化后继有人,可有效地将传统戏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弘扬莆仙传统文化艺术,也拓展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