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五十九、“兆”与特
如果听到有人操着莆仙方言说话,说:“这个东西lsquo;兆rsquo;好!”你可以肯定这个人是莆仙山里某地方人。凭什么?因为他说的话中一个“兆”字,洩露了消息。同样是莆仙方言,不同的地方有差别。上述“兆”字(音为diao,暂且以“兆”字做代表)是一例,莆仙山区大部分地方的方言用单音“兆”做副词,来修饰形容词。“兆”好,是说比别的好更好。而山外平原及城涵地区,是用双音“兆加”“兆外”做为副词,修饰形容词。说:“这个东西lsquo;兆加rsquo;好。”所以从说话中一个音可以辨别他是何许人。
但是,不管“兆”或“兆加”“兆外”,都不是本来面目。莆仙方言diao的原始应是“特”。“特”是入声字,音拖长加重就变音为“兆”。“特”为形声字,左边“牛”为形符,本义为公牛或雄性的牲畜。后来引伸发展出来好多义项,其中有“出众”、“卓异”之义项,早在“诗经”就有以“特”表示与众不同之义。如《秦风·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说这个为秦穆公殉葬的奄息,是个百里挑一的杰出人才。不过这个“特”还不是副词,唐韩愈诗句:“春半边城特地(底)寒。”即有副词性质。
莆仙山外方言“兆加”,即“特加”,“格外”,作为加强语气,犹如:好,更好,更加好。
同一语言,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是正常的。莆仙地区,城里与乡村,山里与山外,周边与中心,说话口音都有差别,大同小异。有的同一义,词语不同;有的同一字,念音不同。特别是后者,引起笔者的兴趣。如莆仙好多地方语言中缺少uuml;,而用别的韵母代替,导致出现同字异音。例如:仙游话“圈”念为“谦”、“玉”念为“杰”、“祥”念为“松”、“纸”念为“者”,等等。莆田某些乡村,“猪”念为“ 知”、“书”念为“支”等等。南日岛浮叶村方言,“女”念为du、“区”念为ku,“鱼”念为“符”等等。
竟其原因,笔者认为语言文字发展趋势是朝向省力简便,这是省力的表现。汉语音韵学中有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uuml;为撮口呼的韵头或韵腹必具音,念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就被齐齿呼的i或合口呼的u所代替,而出现同在莆仙,相同一个字念音不同。